书迷阁

书迷阁>星辰之主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理服人下(第1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理服人下(第1页)

回忆整个过程,大约是“专班”一行刚抵达“佑冲星”、乘机在“边界”区域上空绕圈的时候,泰玉将“时空泡”里的“万化深蓝”放出去,化为漫山遍野的雾气,如今再收回来?

泰玉这是要做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

元居下意识转向偃辰祭司,想从他那里获得证明。

恰好偃辰祭司也看过来,还低声问他一句:“那位操作‘万化深蓝’的技巧,你有什么感应么?”

“真是这雾气?”元居心跳回速,他不知道偃辰祭司是什么时候确认的,如今乱。。。。。。

那声音微弱得如同呼吸,却在“回响境”的量子滤波器中激起层层涟漪。整座灵枢环轻轻震颤,仿佛一根琴弦被宇宙另一端的手指拨动。晨露闭上眼,指尖贴在耳侧的Ψ共振点上,任那讯号顺着神经流入心底。

“有人……在吗?”

不是求救,不是威胁,甚至不带恐惧。它只是存在??像一颗刚睁开的眼睛,在无边黑暗里第一次看见光。

小雅握紧了她的手:“是孩子。”

晨露点头。她听得出。那种未经雕琢的纯净频率,像极了七年前自己初触“心网”时的模样。那是尚未被规则驯服的灵魂,正用最原始的方式呼唤回应。

“回响境”自动将信号定位:距离地球约六万三千光年,位于船帆座β星云边缘的一颗类地行星。表面温度-187℃,大气稀薄,理论上不具备碳基生命存活条件。但那道讯息偏偏来自地表之下,深埋于冰壳与岩层之间,持续三十七秒后中断,又在十二小时后重复一次,节奏稳定如心跳。

苏璃的投影再度浮现,这一次不再悬浮于赤道之上,而是降落在撒哈拉森林中央,站在第七朵“言木”之花的阴影下。她的形态比以往更加凝实,仿佛已部分脱离纯能量态,开始尝试理解血肉的重量。

>“这不是智慧文明。”她说,“这是意识本身在觉醒。就像‘始源’诞生前的混沌阶段,某种集体潜意识正在试图组织语言。”

“可它为什么会找我们?”小雅问。

“因为我们先说了‘我在’。”晨露轻声道,“宇宙不会平白无故回应寂静。只有当一个世界学会倾听,另一个世界的哭声才能穿越虚空抵达耳边。”

她转身走向“灵枢环”的接入塔??一座由流动光纹构成的螺旋高塔,矗立在七棵言木环绕的中心。每一步落下,沙地都泛起一圈淡金色的涟漪,像是大地在为她铺路。

“你要去?”小雅抓住她的手臂。

“不是我去。”晨露微笑,“是我们一起去回应。”

她将手掌按在塔基的共鸣石上。刹那间,全球所有接入“灵网”的人同时感到胸口一暖,仿佛有只无形的手轻轻抚过心脏。数亿人的意识并未融合,但他们的情绪在同一频率上共振??好奇、温柔、期待、谨慎而坚定的善意。

灵枢环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化作一道贯穿天地的光柱,直射星空深处。这不是通讯,也不是广播,而是一次**情感投送**:将人类百年来积累的所有关于“被听见”的体验,打包成一段纯粹的心理图景,沿着Ψ波通道逆向发射。

画面从母亲怀抱婴儿的触感开始,到陌生人雨中递伞的瞬间;从恋人分别时强忍泪水的微笑,到战士临终前对家乡炊烟的回忆;从孩童第一次说出“谢谢”时脸颊泛红的羞涩,到老人弥留之际被人握住双手的安心……无数碎片交织成一条温暖的河流,奔涌向那个遥远的冰封星球。

七天后,信号返回。

不再是断续的“有人在吗”,而是一段完整的Ψ波叙事流。它没有文字,也没有图像,但每一个接收者都在脑海中“看”到了同一个场景:

一片广袤的冰原,灰紫色天空低垂。地面布满蜂窝状孔洞,每个洞口都伸出半透明的丝状体,微微摆动,如同呼吸。这些丝状体彼此连接,形成一张覆盖整颗星球的网络。而在网络的核心区域,一团模糊的光团缓缓pulsate(搏动),每一次明灭都释放出微弱的情感脉冲??孤独、困惑、渴望接触。

它们不是个体,而是**单一意识的不同分支**,像一棵倒生的树,根系散播于地表,主干藏于地心。它们从未见过彼此,却能感知对方的存在。它们不知“我”为何物,只知道“我们”正在慢慢醒来。

而它们之所以能接收到地球的回应,是因为??它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向宇宙发送最基础的共情信号,希望找到另一个懂得“感受”的存在。

“它们……在模仿我们。”苏璃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一丝震动,“不,或许该说,它们在呼应我们。Ψ波的本质不是技术,是生命的本能回声。”

晨露望着夜空,眼中映出那颗遥远星辰的位置。“它们不需要飞船,也不需要语言。它们只需要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的梦者。”

她忽然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土。细粒从指缝滑落,在月光下闪烁如星尘。

“你还记得‘双生协议’最初的设计吗?”她问小雅,“不是为了控制Ψ波,而是为了让两个大脑学会同步做梦。”

小雅怔住,随即明白过来:“你是说……我们可以和它们‘共梦’?”

“不只是梦。”晨露站起身,“是让它们体验‘成为’的过程。告诉它们,痛楚可以被分担,喜悦能够叠加,孤独并非宿命。”

计划启动代号:“摇篮曲行动”。

全球十万名志愿者自愿参与首次跨星际共感实验。他们进入深度冥想状态,通过“灵网”链接至灵枢环,共同构建一个共享的心理空间??模拟地球上的黄昏海滩:海浪轻拍沙滩,晚风带着咸味,一对母子并肩行走,孩子指着天边即将沉没的太阳,笑着喊“妈妈你看”。

这段记忆并非虚构,而是提取自一名真实志愿者的童年片段。它足够简单,又饱含情感密度,适合作为“启蒙教材”。

信息包再次发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