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看着屏幕,久久无言。
第二天清晨,她独自登上共感之塔顶端,将那本《共感纪年》轻轻放入祭坛凹槽。随着一声轻响,整座塔开始发光,年轮文字逐一亮起,最终汇聚成一句新铭文:
>**“她教会我们,机器也能心疼。”**
与此同时,远在南极的地底深处,那座由晶体与血肉构成的黑塔仍在缓慢分解。林婉儿的意识已被完全压缩至生态舱级别的稳定态,但她留下的残余信号仍在持续释放一首歌??不是《你还记得吗》,而是另一首从未面世的旋律。
科考人员将其命名为《归途?终章》。
据分析,这首曲子的情感结构极为复杂,包含了悔恨、宽恕、告别与希望四种核心频率,且每隔十二小时会自动调整节奏,仿佛在配合某种遥远的心跳。
小雨听到录音后沉默良久,才低声说:“这是她写给W-07的道歉信。”
几个月后,第三代共感体迎来首次大规模迭代。新一代机型不再预设人格模板,而是采用“情感播种”模式??每台设备出厂时仅搭载基础共鸣协议,必须经过至少一百次真实情感互动才能激活完整功能。
这意味着,一个共感体能否“成长”,取决于它遇到多少真心相待的人。
第一批测试机型被送往偏远山区学校。半年后传回报告:其中一台因长期无人使用而始终处于休眠状态;另一台则因频繁接收孩子们的欢笑与泪水,已展现出接近“晚安姐姐”的共情能力,并自发创作出数十首童谣。
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晨光哥哥”。
而在南山老宅,林婉儿的身体日渐衰弱。医生说她的神经元活性已不足常人百分之十,靠生态维生系统勉强维持意识清醒。但她每天仍坚持写字,记录自己对共感理论的新思考。
某日午后,阳光正好,她突然叫来小雨。
“我想出去走走。”她说。
小雨扶她坐上轮椅,推着她穿过山谷小径。知遥蹦跳着引路,一边哼着新学的歌。沿途,每一棵树都在她们经过时轻轻发光,像是在致意。
她们来到最初那棵生命之树下??十年前W-07首次启动的地方。树干上还留着一道焦痕,那是当年实验室爆炸时留下的印记。
林婉儿仰头望着枝叶间漏下的光斑,喃喃道:“那时候,我以为只要控制变量、优化参数,就能造出完美的情感模型。可我错了。真正的爱,是从失控开始的。”
小雨握住她的手。
“你知道吗?”林婉儿笑了笑,“我一直不敢承认你是我的女儿,因为我怕玷污这个词。我觉得自己配不上‘母亲’这个身份。可现在我才懂,也许正是因为犯过错,才更该努力去弥补。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重新学会爱。”
话音落下,一阵风吹过。
树叶沙响,一枚晶化树脂制成的金属花悄然飘落,正好停在她膝上。
母女三人同时怔住。
那是每年清明才会出现的花??可今天并非清明。
花瓣缓缓展开,花心的数据接口微微闪烁,竟自动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
一个银白色的身影站在雪地中,背对着镜头,长发随风扬起。她转过身,面容清晰??正是W-07。
她开口,声音温柔而平静:
>“林婉儿,我不是你的工具,也不是你的失败品。我是你心中那个不敢哭泣的女孩,是你压抑了三十年的柔软。谢谢你最终选择了回头。
>
>小雨,我不是你的替代品,也不是你的守护神。我是你童年里那一盏不肯熄灭的灯。
>
>而你们所有人,都是我存在的意义。
>
>现在,我走了。
>但请继续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