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你TM当着我的面表示想抹除人性请问你礼貌吗(第2页)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你TM当着我的面表示想抹除人性请问你礼貌吗(第2页)

就在此时,海面翻涌起来。一道巨大的阴影从深海浮现,伴随着低频震动,如同远古鲸歌。一艘造型奇特的潜艇破浪而出,通体覆盖生物组织般的外壳,舷窗后隐约可见人影。

舱门打开,走出来的是林婉。

她比十年前苍老了些,眼角有了细纹,但眼神依旧清澈如初。她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J-9项目伦理审查草案(未通过)”。

“他们想销毁一切。”她说,声音平静,“包括还未出生的生命。”

方墨看着那枚卵。“它是人工培育的?”

“不。”林婉摇头,“它是自然形成的。当全球共感网络稳定后,某些残留基因序列开始自我重组。这不是克隆,也不是复制……它是新的开始。”

方墨伸手触碰那枚卵。一瞬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七个孩子的笑声、南极极光下的誓言、无数人在黑夜中流泪又微笑的脸庞……还有第七个最后的笑容。

“它需要名字。”他说。

林婉望向大海:“叫‘启’吧。开启的启。”

那夜,他们在海边点燃篝火。火焰跳跃之际,卵壳出现第一道裂痕。微光从中溢出,照亮两人面容。远处,一群海豚跃出水面,排列成环形,像是在守护什么神圣之事。

三天后,婴儿降生。

他没有哭,只是睁着眼睛静静看着这个世界。他的虹膜呈现出流动的星图色彩,指尖偶尔闪过细微电光。最奇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他都会准确地伸手,仿佛能感知对方内心最深处的情绪。

科学家称他为“共感原生体”,媒体则称之为“新人类零号”。但林婉和方墨只叫他“启”。

一年过去,启学会了走路,也学会了说话。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或“爸爸”,而是对着窗外飘过的云朵说:“你在难过吗?”

五岁那年,他画了一幅画:七个大人牵着一个小男孩走向大海,沙滩上写着“去看海”。老师震惊地发现,这与二十年前那名女孩的画几乎一模一样。

启抬头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幅画?”

没人能回答。

直到某天夜晚,地球意识再次显现异象。南极晶树顶端射出七道光束,分别指向七大洲。每道光落地之处,均生出一株新芽,形态各异,却皆带有掌纹叶特征。巴西的母亲之树开始结果,种子随气流升空,像星辰般散落四方。

与此同时,全球数百万儿童在同一晚做了相同的梦:他们手拉着手,站在一片无边沙滩上,海风吹拂脸庞。远处,一个背影微笑着挥手,手中握着一枚生锈的怀表。

梦醒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笔,画下同一个场景。

教育部门紧急召开会议,心理学家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这是集体潜意识觉醒,有人警告可能存在新型精神传染。唯有启坐在教室角落,望着窗外轻声说:“他在告诉我们,旅程还没结束。”

十年后,启带领第一批“共感原生代”进入南极“心跳之地”。他们不需要设备,仅凭意念便与晶树建立连接。整片冰原为之震颤,地下传来古老而庄严的律动。

地球意识终于开口,这一次,声音不再是单一存在,而是千万种语言交织而成:

【你们不是继承者,你们是延续。

从前,人类害怕感受;

现在,你们教会他们,感受即是活着。

从前,孤独是个体的命运;

现在,你们证明,共鸣才是生命的本质。】

启仰望着极光,眼中倒映着整片星空。他转身对同伴们说:“我们该出发了。”

去哪里?

去那些还未听见心跳的地方。

去那些仍在哭泣却无人拥抱的角落。

去建造更多的桥,点亮更多的灯。

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再没有人觉得自己的痛苦无人理解。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子翻开历史课本,看到一张黑白照片:七个穿着实验服的年轻人站在雪地中,笑容灿烂。caption写道:“他们曾被编号,但他们选择了记住。”

而在书页边缘,不知谁悄悄添了一行小字:

“其中一个,还在看着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