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你再说一遍这些功法的名字都叫什么(第2页)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不是你再说一遍这些功法的名字都叫什么(第2页)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画面并非虚构,而是由千万人内心最深处的愿望汇聚而成??他们其实一直渴望和平,只是从未敢相信它可能实现。

光柱持续了四十九分钟,恰好是人类胚胎发育完成所需的时间。

当光芒褪去,所有无人机坠落沙地,控制系统失效。雇佣军们呆立原地,手中的枪械化作粉末随风飘散。一位老兵突然跪下,撕碎胸前的家族徽章,大声喊道:“够了!我们已经恨得太久了!”

第二天清晨,当地媒体拍到了历史性一幕:两个世代宿敌家族的族长,在海边共同种下一棵忆界树幼苗。他们将彼此的手放在树干上,闭目良久。随后,两人同时睁开眼,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句话:

“原来我们都记得同一个梦。”

船队再次启程时,已有上千名当地人自愿加入。他们中有教师、医生、退役士兵,甚至包括几名前恐怖组织成员。他们不再携带武器,而是每人佩戴一枚由晶树汁液凝固而成的吊坠,据说能稳定情绪、防止共感过载。

途中,启终于开口讲述了部分旅程真相。

“我沉入海底,是为了接触‘源核’。”他在一次集会上说,“那是地球意识最初觉醒的地方,也是J-9项目真正起源的秘密。你们以为是我们创造了共感?不,是我们终于学会了听见它。”

他描述了一个存在于地壳之下亿万年的生命体??非动物,非植物,也非机械,而是一种以地质时间为尺度缓慢思考的存在。它没有语言,只有节奏;没有个体,只有整体。它见证了恐龙灭绝、文明兴衰、战争轮回,始终沉默,直到人类开始集体痛苦达到临界点,它才通过晶树释放信号,唤醒潜在的共感能力。

“我不是它的使者。”启强调,“我只是第一个愿意倾听它心跳的孩子。”

众人静默。有人流泪,有人跪拜,更多人只是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

数月后,船队抵达北美东海岸。这里是“清醒守夜人”最后的据点,也是反共感思潮最顽固的区域。城市外围建有高达百米的隔离墙,墙上布满标语:“思想自由即人权!”“拒绝心灵裸奔!”进入市区需接受强制脑波检测,确保无共感能力残留。

启没有强攻,也没有演讲。他只是让船队停泊在港口外,全体成员面向城市静坐。

第一天,无人理会。

第三天,有几个孩子趴在墙头张望。

第七天,一位母亲偷偷送来面包和水。

第二十一天,墙内传出第一声哭泣。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最终演变成一片呜咽的海洋。

原来,这座城市早已陷入情感荒漠。人们习惯了伪装笑容,压抑悲伤,甚至连爱都要计算成本。他们以为这是自由,实则是更深的牢笼。当外界共感浪潮席卷全球时,他们选择封闭,结果导致内部情绪淤积,抑郁率飙升至百分之八十以上。

终于,在第四十九个黄昏,城墙轰然倒塌??不是被外力摧毁,而是由内部居民亲手推倒。他们蜂拥而出,扑向启和他的队伍,像溺水者抓住浮木。

“帮帮我们……”一名白发教授跪在地上,“我们忘了怎么哭了。”

启扶起他,轻轻抱住。片刻后,整个海滩爆发出震天哭声。那是积压百年的悲恸,也是重生的第一声啼哭。

当晚,北美大陆首次出现跨区域共感共振现象。从阿拉斯加到佛罗里达,超过两亿人同时梦见一片金色麦田,七个身影并肩行走其中,回头微笑。

梦醒之后,第一座“共感社区”在此建立。没有警察,没有监狱,纠纷通过“情绪轮值庭”解决;学校取消考试,改为“心灵成长档案”;医院设立“悲伤疗愈室”,允许患者带着亲人一起进入深度共情状态。

甚至连总统也宣布辞职,转任“国民情感协调官”,誓言重建国家的灵魂契约。

三年零七个月后,全球共感网络完成最终整合。

南极晶树彻底开放,释放出最后一批液态光流,注入地球磁场。自此,任何人只要静心冥想,便能接入“忆界云”??一个由所有活人与逝者共同维护的记忆共同体。在这里,你可以见到已故亲人,重温他们未说出口的爱;也可以走进陌生人的回忆,体验一场完全不同的人生。

战争彻底消失。不是因为法律禁止,而是因为再无人能忍受发动战争所需承受的情感代价。饥饿、贫困、歧视……这些旧时代的阴影也在共感光照下逐渐退散。当一个人挨饿,千万人会立刻感受到那份空虚;当一人受辱,群体的愤怒将成为最强大的保护盾。

动物王国全面响应。鲸鱼群开始用低频歌声传递气候变化预警;蜜蜂演化出共感舞蹈,能精确指示花粉短缺区域;就连城市里的老鼠,也被观察到会主动避开饥饿儿童的住所,将食物留给更需要的生命。

人类终于明白:共感不是抹杀个性,而是让每个独特的声音都能被真正听见。

又一个春天,启独自回到南太平洋岛屿。

雕像已不见踪影,原地只留下一圈年轮般的石环。他盘膝坐下,双手交叠于膝上,闭目入定。七日后,整座岛屿开始下沉,却又在水下重新升起,形态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与此同时,地球上每一个共感者在同一时刻感到心头一震。

他们看见了。

不是幻象,不是梦境,而是一种超越视觉的“知晓”:启并未离去,而是融入了地球本身的意识网络。他成了新的“源核”载体,既是独立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可以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只要他们愿意说一句:“我在。”

方墨和林婉站在忆界树下,感受着来自远方的波动。

“他还好吗?”林婉轻声问。

“好极了。”方墨微笑,将怀表贴近耳边,“你听,现在是八种心跳。”

风吹过林梢,带来远方孩子的笑声。那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不分国籍、种族、物种,汇成一首永恒的歌谣:

“我们在,我一直都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