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人间政道 > 第1985章 正式会议(第1页)

第1985章 正式会议(第1页)

万众瞩目的换界会议正式召开,陇山代表团在茅拱南率领下前往京都。

说来尴尬身为省长的蓝京居然连候补委员都不是,此前从围城市委书记晋升朝明省委常委后本来有机会的,但期间两次会议时出现“进大于出”现象,名额不够,遂决定再等等,结果没等来补选蓝京又提拔省长。

因此蓝京刚开始只能列席会议,没有投票权,等到增补为委员后才能进新的委员会名单,话虽如此,大会所有议程包括分组讨论都必须参加,那点若有若无的名分其实并不重要。

步入会议大厅,蓝京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自豪,近些年在这里参加过不少次会议,要么区域性的,要么系统性的,要么产业与正策相关的,今天这样跻身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会议,商讨关系超级航母未来五年乃至更远航程与蓝图,真是平生第一次。

若说所有一切事先都定好的,会议不过走个流程,一致鼓掌一致同意呈现大团结气象,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确实事先定好了,确实走流程高票通过即可。

不对是因为这样的会议本身就不是把各地诸侯叫到京都问正,商量“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得商量,参会人员只须知道“为什么”,当然不是隆重开放的大会,奥妙玄机在于随后的分组讨论,以闭门会议形式将大正方针掰碎了逐条解释,阐述从筹划到研究直至拍板背后的考量与前瞻。

全体会议形式大于实质,分组讨论实质大于形式,真正的干货都蕴含其中。

就通过闭门会议,参会人员方才真正体会和理解京都制订方针正策时的深谋远虑,从中领悟出更高层面的治国方略,宏大气魄,日后部署贯彻和具体实施便心中有数,在尺度的把握等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在议题方面,诸如老百姓看病难、加大对弱势群体关怀、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等等基本不会出现,那是两会热点焦点,换界会议始终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核心,紧紧掌握华国现代化建设节拍,强化规划蓝图连贯性和发展性,保持与整体发展脉络的协调性,体现方针正策延续性和与时俱进特点,包括不限于理论创新、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向: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关于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的决定、华国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多层次对外开放、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些都在历次换界会议上得到确立,取得全党思想统一,然后才通过一系列会议、文件、制度等贯彻实施。

可以这样做类比,两会面对的国计民生是可控的、心中有底的议题,换界会议则是前沿的、未知领域探索的或危机问题。

从陇山前往京都的航班上,茅拱南谈兴大发给代表团成员讲了件事:

炒作石油危机时,全世界稍微有点实力的国家都在能够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其中有个方向是可燃冰,一度宣传得相当火爆。

当时华国正处于大力发展工业的关键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更加紧迫,而且没多久东瀛成为第一个从海底取出可燃冰的国家,华国感应到非常大的危机感,因此特地在换界会议上用了一小段强调加大能源物质研究的内容,之后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地全身心投入。

可燃冰不是液态的石油或气态的天然气,插个管加个压就能吸上来,更像是固体的煤炭,但在海上建造挖煤机械和工业装置难度太高,毕竟海洋天气多变,伴以惊涛骇浪海浪还有起伏,而且可燃冰挖掘时的摩擦容易产生爆炸,各种各样的难度远超想象,可以说前景光明,道路却非一般的曲折,小规模实验资金投入勉强还能接受,如果工业化量产大规模开采根本无法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付出与回报差距太大。

到后面研发处于领先地位的东瀛放弃,雄心勃勃的米国也放弃,全世界就剩华国仍在研究,而且是唯一国家级研究:

换界会议决定的事,绝对不可能中途搁浅。

茅拱南说上次全会上通报目前华国在可燃冰的勘探、开采、运输等方面成为全球断层的第一,没有第二名,经过多年技术攻坚成功实现多次试采,在技术和成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并投入使用。

蓝京问道业已大规模开采了吗?好像没看到这方面报导。

茅拱南道真正达到商业化开采至少还需要十五年,那也得坚持,万一哪天石油枯竭了呢?渠道被米国人控制了呢?永远要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底牌,这就是国家战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