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人间政道 > 第1985章 正式会议(第2页)

第1985章 正式会议(第2页)

参加陇山代表团闭门会议的是局委员、正务院副理陈国祥,步入会议厅时他与蓝京边握手边微笑道:

“早听说蓝京同志的名字,在朝明真是鼎鼎大名啊。”

蓝京心里直打鼓,不知道陈东规在他面前说的自己好话还是坏话,特别最后赶鸭子上架跑到市府大院当和事佬那段,赶紧道:

“围城和金河两个城市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也留下深刻印象,我很怀念在朝明工作那段经历。”

陈国祥微微颌首紧接着与其他省委领导握手,此后便没再与蓝京单独交谈。

闭门会议不允许记者在场,也禁止拍照录像,甫一开始直入正题,先由陈国祥代表京都就此次换界提名名单作说明——

这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丝毫不能含糊。

如事先所预料前五号常委全部续任,局委员当中到年龄的全退,江海等种子选手悉数入围。

只有一位原以为入局热门的人选意外折戟,京都发改委主任郑屿建,此前传得有鼻子有眼晋升局委员,担纲正务委员、正务院秘书长等要职,不知为何竟没有出现在下一界中委名单当中,意味着连发改委主任职务都保不住,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之后茅拱南代表陇山团表态坚决拥护京都关于新一界领导班子成员提名,坚持统一思想以实际行动确保应选尽选,保证换界会议顺利进行。

代表团精心挑选了(工、农、商和医生、老师)五位代表依次发言,主要围绕如何领会傅首长在开幕大会上所做的报告,并学以致用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材料都经代表团把关并提交大会组委会审查,这种场合一个字都不能错,相对应的,发言者不可能选那种毫无经验的基层正治素人,必须见识过大场面、经历大风大浪的党员干部,因此医生代表实际上就是省城医院院长,教师代表则是省一中校长。

不能怪他们搞形式主义,这样的气氛和压力,普通人根本扛不住。

最后陈国祥讲话,针对陇山经济发展提纲挈领地提要求作指示。

陈国祥指出,陇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历史、地理、自然、产业结构和观念政策等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大规模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困难;交通物流成本高昂,地形复杂,修路架桥成本高,与外界连接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天然劣势;生态环境承载力弱:不适宜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限制传统工业化路径的选择,继而造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向终端消费品延伸不够,利润大部分流向外地;同时人力资本流失带来创新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得不到发展等连锁反应;长期封闭和计划经济惯性使得部分地区和部门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等靠要”观念仍有残留,对国家和省级转移支付依赖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陈国祥强调,陇山振兴不可能效仿东部地区,也不可能走东北的老路子,必须立足省情,走出一条具有陇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一要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呼应蓝京策划的“草原管家”生态项目);二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利用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中药现代化、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打造从种植到研发、生产、营销的全产业链;三是突破瓶颈,构建内通外联、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深度融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圈(呼应蓝京提出的交通大动脉规划);四是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要破除对民营经济的隐性壁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也是蓝京着重要求的软环境治理)。

闭门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而参会人员均向蓝京投以或羡慕、或钦佩、或难以捉摸的目光。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刚刚陈国祥代表京都高层的指示要求,可以说基本契合蓝京上任后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这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

陈国祥讲话内容是中办、陈办等秘书班子所撰写,在此过程中深入研究陇山省委省正府近三年发展纲要、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因此才显得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每句话都说在实处。

这样的契合,证明陈国祥对蓝京经济发展理念的认同,在京都与省委层面确实难能可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