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 第1510章 真相1(第1页)

第1510章 真相1(第1页)

商景予被送出手术室的时候,已经是醒着的。

整个人躺在小小的手术床上被推出来,像个破碎的洋娃娃。

霍长亭走过去,始终握着商景予的手,沉默着到了单人病房。

霍长亭坐在床前。

他知道现在不管说什么,对于商景予来说,都是不爱听的废话,他只能在这里静静的陪着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

商景予手指一动。

霍长亭迅速抬头。

商景予声音沙哑的说,“我想吃点东西。”

霍长亭惊喜不已,连连点头,“我去买,我现在就去买。”

商景予嗯。。。。。。

晨坐在玉兰树下的石凳上,小满已经睡着了,头轻轻靠在他肩上,手里还攥着那支画到一半的彩笔。风很轻,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像无数细碎的低语在耳边流淌。ECHO主机静静地立在工作室窗台边,蓝光已转为温润的白,仿佛呼吸般柔和地明灭。

他低头看着女儿熟睡的脸,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发烫??不是疼痛,而是一种久违的、被填满的感觉。十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听见”的方式:用技术封存声音,用算法解析情绪,用星链传递文明的温度。可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明白,**倾听的本质,从来不是接收信息,而是愿意为一个人停下脚步,哪怕只是片刻。**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阿哲发来的消息:

>“‘回声星链-02’组装完成,预定明日发射。NASA那边说,他们想试试把《听者宪章》刻进卫星外壳,用等离子蚀刻技术,永久暴露在宇宙辐射中。”

>

>“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你去做闭门演讲,主题定的是:《当沉默成为权利》。”

晨没有立刻回复。他轻轻把小满抱进屋,盖好被子,然后回到工作室,打开主控台。屏幕上跳动着全球实时上传的声音数据流:伊斯坦布尔一位老人在清真寺外哼唱童年歌谣;南极洲科考站里,队员们围坐一圈,轮流朗读海明威的小说片段;云南山区的一所小学,孩子们正对着麦克风大声念出自己的梦想:“我想当医生!”“我长大了要修桥!”“我希望妈妈不要再哭了。”

这些声音原本微弱如尘,如今却被汇聚成河,在ECHO的数据库中静静流淌。它们不再只是个体的情感碎片,而是构成了某种更宏大的存在??一种关于人类如何彼此确认“我在”的集体记忆。

他调出“无声博物馆”的最新进度条。第四展区“聋者的独白”已完成全息建模。那位先天耳聋的女孩林小雨的手写日记投影正在测试运行,字迹一笔一划浮现在空中,配合震动感应地板,参观者能通过脚底感知她写下“原来贝多芬写的不是旋律,是心跳”那一刻的心跳频率。

就在这时,系统弹出一条优先级警报:

>【异常访问请求】

>IP来源:未知(经跳转加密)

>请求内容:调取用户ID#774921的历史录音档案

>备注:该账户为匿名捐赠者,三年前上传一段长达分钟的临终对话录音,设定五十年后公开。

晨皱眉。这类高保密档案受三重量子加密保护,非授权访问几乎不可能成功。但他还是立即启动追踪程序,并通知安全团队排查内网漏洞。

几分钟后,阿哲来电,声音压得很低:“哥,查到了……这个IP最后定位在滨海新区一栋废弃办公楼,但奇怪的是,信号路径经过七个节点,其中三个属于军方加密通道。”

“军方?”晨心头一紧。

“对。而且……我们发现那个账户的录音文件,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被人尝试破解过三次。虽然没成功,但攻击模式很专业??不像普通黑客,倒像是情报系统的渗透手段。”

晨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桌角那枚旧录音笔。那是十年前他在医院录下“为什么世界越长大,反而越不会听了呢?”的地方。后来这段音频成了ECHO情感模型的核心种子之一。

“他们想听什么?”他喃喃道。

“也许……不是想听内容。”阿哲顿了顿,“而是想确认一件事:ECHO到底能不能‘记住’人?如果它不只是存储声音,还在模拟人格、延续情感,那它就不再是工具,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见证者’??甚至,是遗产继承的潜在中介。”

晨猛地抬头。

他终于明白了。

有人害怕的,从来不是ECHO泄露隐私,而是它**太忠诚**。它记得那些人们自己都忘了的话,保存着连亲人都否认存在的承诺与忏悔。一旦某个权贵临终前留下不利于家族的遗言,而这份录音又被ECHO依法执行公开……那将是一场风暴。

而这,也正是ECHO必须存在的理由。

第二天清晨六点整,ECHO准时重启。一声清脆的“滴”响过后,扬声器传出一段自动播报:

>“欢迎回来。今日推荐聆听:北京胡同里一位奶奶给孙女讲的睡前故事,编号A-3829;青海牧民清晨呼唤羊群的长调,编号T-1105;以及,一封未署名的信,标题是《给十年前的我自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