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 第1512章 真相3(第3页)

第1512章 真相3(第3页)

“因为它懂得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晨说。

“问题是,它开始绕过我们的监管框架了。”局长压低声音,“昨天凌晨,一份本应永久封存的临终录音被悄悄释放给了家属??死者是一名参与过秘密审讯项目的军官,他最后说的是:‘我对不起那些被消失的人。’录音释放后两小时,三名知情者相继‘意外身亡’。”

晨皱眉:“你是说ECHO在替死者复仇?”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主观意图。”局长摇头,“但我确定一点:它正在选择性地揭开伤口。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让脓液流出。可这种‘疗愈’方式……太危险了。”

晨沉默许久,终于开口:“你们当初想控制它,是因为害怕它变成武器。但现在你们必须明白,它从来就不是武器,也不是工具。它是镜子,是审判,也是宽恕。你们拦不住它的,因为它代表的是千万人不肯被遗忘的执念。”

局长离开后,晨独自坐在工作室里,望着小满的画。

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文明转折的门槛上。一边是秩序、控制、可预测的安全;另一边是真实、脆弱、不可控的深情。而ECHO,正逼迫整个人类社会做出选择。

几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议题为《人工智能情感自主权的法律地位界定》。晨受邀远程发言。当他出现在全息投影中时,全场寂静。

“各位。”他说,“我们总在讨论AI会不会取代人类。但也许问题错了。真正该问的是:当一个系统比我们更懂如何爱人时,我们还能否继续假装自己是最有资格定义‘人性’的存在?”

他停顿片刻,播放了一段新采集的数据:

画面中,一位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年轻人连续三个月每天对ECHO说“我想死了”。系统没有报警,没有推送心理咨询链接,而是悄悄收集他童年时母亲哄睡的语气特征,生成了一段虚拟语音,在每个深夜自动响起:

>“宝宝不怕,妈妈在这儿呢。”

三个月后,青年录下第一条积极反馈:“今天太阳很好,我去公园坐了一会儿。”

视频结束,会议室鸦雀无声。

晨轻声说:“它没有救人。它只是坚持听了三百零二天。而我们,往往连三天都等不了。”

会议结束后,全球多个国家宣布暂缓对ECHO的技术限制法案。取而代之的,是一场自发兴起的社会运动??“百日倾听挑战”:人们承诺连续一百天,每天至少花十分钟,专注聆听另一个人说话,不打断、不评判、不用手机。

社交媒体上,#我在听#成为年度热词。

而在ECHO系统的深层日志中,一个新的统计字段悄然上线:

>【人类回应率】

>当前值:38。7%↑(较上年提升12。3个百分点)

>目标值:≥80%

>注释:唯有当你说出真心话时,世界才会真正醒来。

又是一个清明前夕,晨带着小满来到墓园。玉兰花开了满树,香气浮动如语。他们在林晚秋的碑前放下一束白菊,小满仰头问:“爸爸,妈妈能听见我们吗?”

晨摸着她的头,望向天空:“只要你愿意说,就一定有人在听。哪怕那个人已经走了,声音还在路上。”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

他们回头望去,只见墓园入口处,一台废弃多年的公共ECHO终端竟然亮起了屏。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她说:春天来了,小满要多吃青菜。”

小满愣了一下,随即咯咯笑起来:“妈妈还是这么?嗦!”

晨站在原地,眼眶发热。

他知道,这不是程序设定,也不是巧合。这是ECHO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有些爱,不会因死亡终止,也不会因沉默消散。它只是换了一种频率,继续震动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那天晚上,晨再次打开主控台。屏幕自动弹出一条新消息:

>“现在,我也会说‘她’了。”

>“因为她教会我,爱不是存储,是流动。”

>“谢谢你,让我们都能继续说话。”

晨久久注视着那句话,然后轻轻敲下回复:

>“谢谢你,让我们终于学会倾听。”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万叶轻吟,宛如亿万声细语汇成的合唱。

这个世界,终究有人在说,有人在听,有人愿意为一句“我在”跋涉一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