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687章陈培松和毛晓琴的棒打鸳鸯(第1页)

第687章陈培松和毛晓琴的棒打鸳鸯(第1页)

晚上在小院里,大家还是喝了点酒,听到黑漆漆湖面传来的涛声,别有一番滋味。

期间,毛晓琴打电话给毛二姐,询问明天来广州的时间和人数。

听到不仅大舅二舅全家出动,而且连小姨小姨夫也打算开车跟在。。。

四月的风穿过成都平原,带着一丝尚未褪尽的寒意。陈着站在新落成的“边缘技能创新中心”奠基仪式现场,脚下是刚刚平整出的土地,远处起重机缓缓升起第一根钢梁。这是一片曾被废弃十年的老工业区,如今即将成为全国首个专注于低学历群体技术反哺研发的实体平台。他手中握着一把铁锹,却没有立刻动作,而是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有从阿里赶来的次仁阿妈,怀里抱着孙子的照片;有扎西穿着崭新的导师制服,肩上别着退役军人创业先锋徽章;还有龙小雨via视频连线出现在大屏上,身后是肯尼亚内罗毕贫民窟的一间临时教室,十几个黑人少年正围在一台二手笔记本前练习编程。

主持人请他讲话时,他只说了两句:“今天我们不是来盖楼的,是来拆墙的。这堵墙叫‘你不行’。”

掌声如雷。

仪式结束后,林小雨递来一份文件:财政部追加两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能数据银行”建设试点。该项目旨在将每位学员的学习轨迹、能力图谱与真实生产场景匹配,形成可迁移、可认证的数字技能资产。“以后不再是‘你有没有文凭’,而是‘你会不会解决问题’。”她说这话时眼神发亮,像极了当年那个在出租屋里熬夜调试算法的女孩。

陈着点头,却没说话。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几天后,他在北京参加一场闭门研讨会。会议由发改委牵头,主题是“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国家应急体系”。与会者中不乏院士、厅局级干部,也有来自军工企业和互联网巨头的技术主管。轮到他发言时,他没有讲PPT,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云南怒江峡谷深处,一场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通信中断。一名参加过“重启人生”无人机救援培训的傈僳族青年,独自驾驶改装机穿越云层,在72分钟内完成灾情侦察并投送急救药品。画面最后定格在他泥泞的脸庞和颤抖的手指上,他说:“我不是专家,但我学过。”

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

一位退休将军突然开口:“你们这套模式,能不能复制到边防哨所?现在边境线上很多执勤点缺技术人员,现役士兵服役期短,培训成本高。”

“完全可以。”陈着答,“但我们更建议让退伍军人回乡后继续担任区域技术节点。他们熟悉地形、信任度高,本身就是最好的基础设施。”

话音未落,手机震动。苗教授来电,语气急促:“教育部接到举报信,说我们在阿里项目中涉嫌‘文化渗透’,用科技手段削弱宗教影响力。有人还截取了活佛讲课那段视频,断章取义发到了境外论坛。”

他皱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不是技术问题,是认知偏差。”苗晓叹气,“有些人总觉得,只要不在城市发光发热,就谈不上进步。他们无法接受藏民用无人机放牧也是一种现代化。”

挂掉电话,陈着走出会场,站在长安街边上点了支烟。十年前他在这里考研失败,蹲在路边啃冷包子;如今他站在这座城市的权力中枢地带,却被质疑“不该去那么远的地方做事”。讽刺的是,那些批评者从未踏足过海拔四千米的村庄,却敢轻易定义什么才是“正确的发展”。

他把烟掐灭,发了一条消息给团队全体成员:“从今天起,所有教学视频增加双语字幕,并邀请当地长老联合署名审核内容。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争议,而是建立共识。”

与此同时,内部系统监测到异常流量波动。某匿名社交平台上出现一系列帖子,声称“柚米课程诱导少数民族放弃传统生活方式”,附图竟是经过PS处理的教学现场照片??原本摆放传感器的草场被叠加了骷髅符号,学员手中的平板电脑被换成了外国国旗。更危险的是,这些信息正通过自动化脚本迅速扩散至多个短视频平台。

林小雨立即启动危机响应机制。法务团队连夜取证,公关组联系主流媒体发布澄清声明,同时邀请央视纪录片团队进驻革吉县,实地拍摄《高原上的代码》系列纪实片。而陈着则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开放全部培训数据接口,接受第三方独立审计。

“我们不怕查,”他在内部邮件中写道,“因为我们教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选择的权利。你可以学会无人机操控,也可以选择不用;你可以了解物联网,也可以继续靠经验判断天气。真正的自由,是知道有哪些路可走,而不是被迫只能走一条。”

五月中旬,审计报告出炉:项目资金使用合规率98。6%,学员满意度91。3%,且无任何强制推广或文化替代行为。社科院专家评价:“这是近年来少见的既具创新性又尊重本土逻辑的社会实验。”

风波渐息,但陈着清楚,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不在舆论场,而在制度深层。

六月初,人社部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将“数字技能认证”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这意味着,一个农民通过在线课程掌握AI基础应用后,可以获得与大专毕业生同等效力的资质认定。若成功推行,将是打破学历壁垒的历史性一步。

然而阻力巨大。某高校代表直言:“如果谁都能拿证,那大学还有什么意义?”

另一位官员担忧:“标准怎么定?会不会变成新的造假温床?”

陈着起身回应:“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个体户也被说是‘不务正业’;九十年代农民工进城,有人说他们‘扰乱秩序’。每一次变革都会挑战旧有认知。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控,就拒绝赋予普通人向上流动的机会。”

他拿出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已有超过四万名“重启人生”学员通过技能认证进入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工作,其中37%为女性,52%来自农村家庭。“他们不是要取代大学生,而是填补那些没人愿意干、却又不可或缺的岗位空缺。当工厂需要懂PLC编程的运维员时,难道非得等一个本科毕业生放弃大城市回来吗?”

最终,会议达成妥协方案:设立“过渡性技能等级证书”,先行试点三年,动态评估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