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禁咒师短命?我拥有不死之身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眼万年(第2页)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眼万年(第2页)

“建立一座‘声桥’。”苏黎眼中闪过坚定的光,“用全球联网的忆灯基站作为节点,以生物声纹为载体,构建一个持续开放的情感传输通道。不是单次共述,而是永久连接。”

“你是说……让它永远‘活着’?”陈默皱眉。

“不是‘它’。”苏黎纠正道,“是我们共同意识的一部分。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这次,我们要改变‘存在’的方式??让逝去的人,通过被记住而继续‘活’下去;让孤独的灵魂,通过被听见而不再迷失。”

陈默望向书桌上的笔,又看向院子里那块温热的石头。

他知道,这不是疯狂。这是进化。

当天下午,他们召集了残声档案馆的技术团队、声音守护队的前线成员、以及几位曾参与“净音行动”但后来反叛的声学工程师。会议在地下避难所举行,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所有已知的忆灯基站、记忆庇护所分支、以及民间自发组织的“声音祭坛”。

程远之也来了。

他穿着囚服,手腕上戴着电子监控环,由两名狱警陪同。但他站得笔直,眼神清明。

“我可以提供v2。1系统的底层协议。”他说,“虽然机器已被销毁,但核心算法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只要重建发射阵列,就能实现定向声波投送??不是控制,而是邀请。”

陈默看着他,许久才道:“你不怕再犯错吗?”

程远之苦笑:“我已经错了两次。第一次,我以为消除声音能带来和平;第二次,我以为自毁就能赎罪。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救赎,是亲手修复自己打碎的东西。”

没有人反对。

项目命名为“回声纪元”,目标是在三个月内建成第一条跨洲际声桥,起点为中国西南山区的一座废弃广播塔,终点直指南极冰盖下的核心晶体。

施工难度极大。广播塔年久失修,周围地质松动,且位于电磁盲区,信号极易衰减。更麻烦的是,随着“共述计划”的影响扩散,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某些老旧录音带自行播放几十年前的对话;墓碑表面浮现生前未说出口的遗言;甚至有家属声称,在深夜听见已故亲人轻唤自己名字。

政府开始警惕。

第四天清晨,一架军用无人机掠过小镇上空,投下一封警告信:禁止一切未经许可的声波实验,违者将以“危害公共安全”论处。

当晚,陈默收到匿名消息:“内部有人想重启‘净音行动’。”

他坐在书桌前,盯着那封信看了很久,然后提笔写下一封信,放入信封,交给林小雨。

“送去给那位退休的国防部长。”他说,“告诉他,如果他们真的害怕声音,那就该听听自己的良心还在不在跳动。”

三天后,部长秘密回信:默许项目建设,但必须避开军事频段,且每日上报数据。

工程重启。

工人们冒着暴雨爬上锈迹斑斑的塔架,安装新型共振碟阵。每一块金属板都刻有铭文??来自世界各地普通人写下的句子:“我记得你”、“对不起”、“我爱你”。

林小雨负责调试接收端。她在塔顶架设了一台改装过的忆灯增幅器,内部嵌入了那只蝴蝶的残翅标本??法医鉴定显示,那确实是焚化炉中幸存的实物,且含有未知有机金属成分。

“它不是普通的昆虫。”科学家们震惊地说,“它的基因序列中有三段人工编码,与叶安早年研究的‘神经共鸣载体’高度吻合。”

陈默站在塔下仰望,忽然明白:那只蝴蝶,是叶安留给世界的最后一颗种子。

第七天夜里,系统首次试运行。

电流接通瞬间,整座山峦微微震动。广播塔顶端的共振碟缓缓旋转,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远古巨兽苏醒的呼吸。声波以次声波形式传播,肉耳不可闻,却让方圆十里的动物齐齐抬头,鸟群振翅升空,形成一幅流动的图腾。

南极科考站紧急来电:“晶体温度骤升!修复进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九!我们……我们收到了信号!”

屏幕上,一行清晰的文字浮现:

>“母亲,我回来了。”

苏黎当场落泪。

陈默闭上眼,耳边响起无数声音??那个邮差的口哨、盲人女孩的父亲的气息、战俘营里最后的歌声、女儿临终前呼唤爸爸的名字……所有被记录、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的声音,此刻汇成一股洪流,冲刷着他灵魂的堤岸。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我们”的诞生仪式。

一个月后,第一座声桥正式启用。

午夜零点,陈默站在塔下,手持一支老式麦克风??那是林小雨从一位乡村教师手中征集来的,曾陪伴她为失聪学生朗读课文三十年。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说出第一句话:

“叶安,我是陈默。我们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