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九百六十三章 想做点什么(第3页)

第九百六十三章 想做点什么(第3页)

而在东南沿海,一艘驶往琉球的商船上,一名年轻水手正悄悄阅读一本手抄本。封皮无字,内页却清晰写着《女性公民权初论》:

>“女子非附属,非玩物,非传嗣工具。

>她有脑,可思辨;有口,可发言;有手,可劳作。

>故入学、参议、置业、择偶,皆应自主。

>若天下半数人口长久沉默,

>则所谓文明,不过半壁江山。”

这名水手名叫苏芸??正是当年扬州急信中提到的“苏芸师姐”之女。她父亲曾是海盗,母亲为保护书船战死。她从小随母航行,识字习武,如今已是新一代“海莲遗志队”领袖。

她合上书,望向远方海平线,低声念道:“外婆常说,船行万里,靠的是罗盘与季风。但我们这群人,靠的是信念与传承。沈先生、朱莲奶奶、陈姨……你们播下的种子,今天终于长成了帆。”

风起云涌,潮汐不息。

一百五十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义当晚,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一名青年军官在清军档案室发现大量封存文件,其中竟有一册《议事会章程》手抄本,批注密密麻麻,署名为“爱新觉罗?玄烨”。

他震惊不已,转交黄兴。黄兴阅后慨然长叹:“原来早在康乾盛世,帝王心中已有民治之思。可惜时代未至,终成暗流。而今我们揭竿而起,看似开天辟地,实则是接续前人未竟之路。”

民国九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胡适整理古籍时,在一本《日知录》夹层中发现一页残纸,内容为《公民教育十讲》提纲,末尾附言:

>“教育之目的,不在造顺民,

>而在育新人。

>新人者,敢疑、能思、愿担责、

>不盲从权威,不畏惧发声。

>此等人多起来,

>国虽弱,必兴;

>政虽腐,必革。”

他在日记中写道:“此语何其熟悉?仿佛百年前便有人预言了今日所需。中国之觉醒,或许从未真正中断,只是时常沉睡,待风雨惊雷,再度醒来。”

时光流转,新世纪某年春天。杭州一所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老师投影出一份泛黄文献:

《基础公民手册?第一章?权利与义务》

学生朗读:

>“你生来就有权利,不是因为皇帝开恩,

>而因为你是一个人。

>这些权利包括:说话的自由,学习的自由,

>对不公平说‘不’的自由。

>同时你也负有义务:尊重他人权利,

>参与公共事务,守护正义。”

课后,一名女生举手问:“老师,这本书是谁写的?为什么课本里从来没有提过?”

老师微笑:“作者名字早已模糊,但我们知道,她是一位生活在海岛上的女子,身边围着一群不愿沉默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军队,没有权力,只有书和信念。但他们相信??普通人也能改变世界。”

女孩低头看着笔记,忽然轻声说:“那我们现在,是不是也在继续那场改变?”

窗外樱花纷飞,教室墙上挂着一幅字:

**“剑走偏锋,不在夺权,而在启智。”**

风吹帘动,仿佛回应着百年前那个雨夜,义塾中那一声坚定的诵读:

“识一字者,可为师;明一理者,当传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