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668章 都来添妆(第2页)

第1668章 都来添妆(第2页)

他睁开眼,目光如炬:“明日我就上书皇帝,请求组建‘天下清源司’,专责全国水源监察、毒物检测与工匠技艺传承。首站便是敦煌,名义是考察古代水利智慧,实则查明石室真相。既顺应圣意弘扬《拾遗录》精神,又可合法进入禁地。”

沈清璃思索片刻,点头:“可行。我可联名几位御史共奏,强调此举关乎万民生计,乃先皇后遗愿之所系。”

计划既定,连夜起草奏章。阿衡执笔,字字斟酌,既陈利害,又避玄奇,唯强调“古法中有真知,废墟里藏救世方”。末尾引用皇后遗言:“愿天下同饮一江清流”,恳请天子准许贤才西行,寻回失落之智。

翌日清晨,金銮殿上,此奏引发激烈争论。

保守派大臣厉声反对:“区区一座废弃石室,何须劳师动众?况且所谓‘星图会动’,分明是边地愚民编造的鬼话!若人人效仿识字堂,拿着图画就来逼宫,朝廷威严何在?”

年轻官员挺身反驳:“若非识字堂揭发毒脉,今日满朝诸公,怕也早已骨软神昏!难道非要等到举国痴癫,才肯相信民间有真声?”

太子虽尚未痊愈,仍扶病出席,颤声道:“母后临终前念念不忘‘井底无月’,如今终于明白其苦心。儿臣愿亲自担保清源司之行,只为告慰母后在天之灵。”

皇帝久久不语,指尖摩挲着洗尘阁搜出的金砂残包。最终,他抬起头,声音沙哑却坚决:“准奏。着令阿衡为清源大使,赐龙符金牌,沿途州县务必协力。另拨银五千两,选精干匠人十名、医者五人、兵卒二十,护送西行。”

旨意一下,识字堂沸腾。

临行前夜,阿衡独自登上屋顶,仰望星空。今夜无月,银河横贯天际,繁星如织。他取出那枚从皇后遗物中找到的玉坠??内嵌一片薄如蝉翼的青铜片,上面蚀刻着微小符号。他曾以为是装饰,此刻对照敦煌图谱,竟发现正是星图某一区块的坐标!

“她在等这一天。”他喃喃道。

身后传来脚步声,沈清璃送来一个布包。“这是孙福安临终托付的物件,说是当年特供局采买账册的备份,藏了二十年不敢示人。或许对你有用。”

阿衡接过,打开一看,竟是数十页蝇头小楷,详细记录了十年间“西域贡金砂”的流向:除洗尘阁外,竟还有三处秘密接收点??一处在京郊军器监附属冶炼坊,一处在辽东驿站马场,最后一处在江南织造局地下库房!

“他们不仅毒害百姓,还在腐蚀兵器、弱化战马、污染丝绸……这是系统性的亡国工程!”阿衡怒极反笑,“难怪军营疫病频发,骑兵屡战屡败,贡品屡遭外邦退货……原来根在此处!”

沈清璃轻声道:“这三地,皆由肃亲王府旧部掌控。抄家时漏网之鱼不少,恐怕仍有残党潜伏。”

“那就一路查过去。”阿衡将账册收入怀中,“敦煌只是起点。”

七日后,队伍启程。

葵儿执意同行,阿衡起初拒绝,但她拿出自己绘制的《毒水识别手册》,厚厚一本,图文并茂,连三岁孩童都能看懂。“我要把这本书带到每一个村子,教会所有人怎么保护自己。”她说这话时,眼神明亮如星。

阿衡终于点头。

马车辚辚驶出京城,百姓夹道相送。有人递上自家井水请检测,有人塞来祖传偏方求验证,更有白发老人跪地叩首:“替我们死去的孩子讨个明白。”

千里西行,风沙扑面。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河北某村,孩童普遍发育迟缓,牙齿呈黑褐色;山西驿站,马匹易惊躁狂,兽医束手无策;陕西河岸,芦苇枯黄如锈,渔夫捕鱼时常呕血。

每到一处,阿衡便设临时检测点,用自制试剂测水中铜铅含量,结果令人骇然??超标最高达三十倍!而追溯源头,皆指向当年肃亲王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节点。

“这不是偶然。”他对随行工匠说,“他是故意选择矿脉附近筑坝引水,利用地质自然溶出毒素,再通过漕运网络扩散全国。表面是惠民工程,实则是慢性屠杀。”

工匠们震惊不已,有人当场落泪:“我师父曾参与修渠,临终前说总觉得水质不对,上报却被斥为‘杞人忧天’。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成了帮凶……”

阿衡拍拍他肩膀:“错不在你们,而在掩盖真相的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工匠都学会辨别善恶,让每一项技艺都不再沦为屠刀。”

历经两个月跋涉,终抵敦煌。

石室已被围栏封锁,守军森严。阿衡出示龙符,顺利进入。

洞窟幽深,四壁刻满星图与水文公式,中央石碑巍然矗立,“智者治水,愚者饮毒”八字苍劲有力。当夜正值子时,众人屏息等待。

忽然,地面微微震动。

只见北壁星图缓缓移动,北斗七星顺时针旋转半周,随即一道幽蓝光芒自碑底升起,凝聚成蝶形光影,翩然飞舞三圈后,没入地底裂缝。

“真的是它!”葵儿紧紧抓住阿衡的手臂。

阿衡却神色凝重:“这不是鬼神,是机关。古人以地下水压驱动精密齿轮,配合荧光矿物与光学折射,制造出‘活星图’幻象。而这银纹蝴蝶……”他蹲下身,仔细观察裂缝边缘,“是某种生物?还是信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