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第905章五虎闹长安(第1页)

第905章五虎闹长安(第1页)

拓跋尚翘着脚瘫在东宫偏殿的软榻上,有一搭没一搭地抛着手中的果子。李治坐在他对面,面前摊着几份刚送来的河东军报,眉头却舒展着,嘴角噙着一丝难得的轻松。

“没劲。”拓跋尚把果子丢进嘴里,含糊抱怨:“。。。

夜色如墨,雨丝再度垂落,小镇的青石板街泛着幽光。春寒未尽,风从山口吹来,带着松针与湿土的气息。那座曾为客栈的旧址如今已改建为“传书堂”,三间木屋围成小院,屋顶覆瓦新换,檐下悬一盏长明灯,火苗在风雨中摇曳不灭。

堂前香案上供着一本《凤鸣录》手抄本,纸页泛黄,边角磨损,是当年镇中学子第一份誊写稿。老妇人放下《我家阿爷讲的凤鸣事》后,并未离去,而是缓缓跪坐于蒲团之上,双手合十,低声念诵:“愿此书声不断,愿真相永存人间。”

忽然,院门轻响。

一名少年推门而入,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护着一个油布包。他约莫十六七岁,面庞清瘦,眼神却极亮,像是藏着星火。他将油布包置于香案之上,解开绳结,露出一本薄册??封面无字,内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我走了八百里路。”少年声音微颤,“从北境雁门关外,翻越两座雪山,才把这东西送到。”

众人围拢过来。孙七娘虽已年过六旬,背脊微驼,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她接过册子,只翻一页,便猛地抬头:“这是……北苑黑甲兵的密档?!”

少年点头:“我爹原是北苑残部,临终前交给我这份记录。他说,当年太后勾结凤鸣令篡改遗诏,不只是为了夺权,更是为了掩盖一件比谋逆更可怕的罪行??**先帝并未驾崩,而是被活埋于太庙地宫之下,至今尚存一口气息。**”

话音落地,满堂死寂。

烛火猛地一跳,映得众人脸色忽明忽暗。

赵十三坐在角落,手中摩挲着那根早已不能再用的火雷引信,闻言冷笑一声:“荒唐。先帝若真活着,怎会三十年无声无息?太庙守卫森严,地宫深达九层,岂容一人苟延残喘而不为人知?”

“可若有人刻意隐瞒呢?”少年抬起头,眼中含泪,“我爹说,当年参与封棺的十二名礼官,全被秘密处死。唯一幸存者是个哑巴乐工,他在祭祀时听见地底传来敲击声,三长两短,正是先帝登基前与太子约定的求救暗号。后来那人疯了,整日用鼓槌在地上划拉,嘴里嘟囔‘陛下还活着’,直到被人沉入洛水。”

刘仁一直静坐于窗边,听着风雨拍打屋檐。此刻他缓缓起身,走到少年面前,伸手轻抚那本册子,指尖微微发抖。

他知道这个情节从未出现在原著中。

不是他写的。

也不是任何史书记载过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真的。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陈望。”少年答,“我祖父曾是太庙乐署掌律官,因私录祭典实况遭贬,家传三代不得入仕。”

刘仁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当年写书时的情景:键盘敲击声、咖啡冷透、窗外城市霓虹闪烁。那时他为了增强戏剧冲突,设定先帝暴毙、遗诏失踪、太后临朝……一切皆服务于剧情反转。他从没想过,这个世界会以自己的逻辑继续生长,甚至长出他未曾设想的枝干。

而现在,这根枝干正扎进现实的血肉里。

“如果先帝真的还活着……”孙七娘喃喃道,“那我们这些年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我们推翻的是一个篡位者,却可能放过了真正的受害者。”

“不。”刘仁睁开眼,声音低沉却坚定,“前提没有错。太后摄政期间废科举、诛忠臣、设暗狱、征童男童女炼丹延寿,这些罪行不会因为先帝是否活着而改变。就算他还在呼吸,三十年沉默也是另一种死亡??精神的死亡,责任的死亡。”

他顿了顿,看向少年:“但这件事必须查清。不是为了改写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完整。”

翌日清晨,一场秘密会议在传书堂召开。除本地长老外,岭南渔民代表、蜀中隐士弟子、净慧庵女尼皆到场。更有两位意外来客:一位是朝廷派来的年轻监察御史,姓李,自称奉旨巡查民间典籍流传情况;另一位竟是十年前失踪的盲眼说书人之徒,如今已能独立弹唱,怀中三弦琴上刻着“承父志”三字。

刘仁将陈望带来的密档当众宣读,每一段文字都像刀锋划过人心。尤其提到太庙地宫结构图时,那位监察御史突然变色:“这图纸……我在宫中禁阁见过残卷!当时以为是前朝营造司废弃的设计稿,没想到竟是真实存在的构造!”

“地宫分九重,象征九州归心。”女尼缓缓开口,“但据我师尊晚年笔记所载,最底层有一间‘空室’,常年锁闭,每逢朔望,必有宦官持药汤进入,出来时空碗覆红布。她曾问为何,对方只答:‘供养旧梦。’”

众人面面相觑。

刘仁沉吟良久,终于道:“我要去一趟长安。”

“你疯了!”赵十三拍案而起,“你现在是天下通缉的‘逆书始作俑者’!朝廷虽表面宽容,实则恨你入骨。你一入京,立刻就会被抓。”

“所以我不能以‘刘仁’的身份进去。”他望向众人,“我要变成另一个人??一个早已死去的人。”

三天后,一支送葬队伍缓缓驶出小镇。棺材沉重,由八人抬行,前往终南山祖坟安葬“病故文士刘默”。沿途百姓自发焚香跪拜,孩童手持《凤鸣录》片段朗读送行。而在夜深人静时,棺盖悄然开启,一人翻身而出,换上粗布僧衣,脸上涂满褐泥,左颊多了一道新鲜刀疤。

此人正是刘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