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五天,京城商圈流传出一个神奇的说法:
SKP、国贸等商城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金光笼罩,一对全副武装的神秘男女在此现世。
他们虽以墨镜、口罩遮面,难睹真容,但那份举手投足间从容不迫的气场。。。
清晨的阳光斜切过TT园区东侧的玻璃幕墙,在量子实验室的地面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带。周受资站在“认知地图”主控台前,手指轻轻划过屏幕边缘,调出全球节点热力图。一夜之间,新增了四千七百二十三个活跃终端??三分之二来自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土著社区,其余则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移动教育站点。
他没有急着查看数据细节,而是点开了“回声桥”社区最新上传的三个“数字火种包”。
第一个是秘鲁马努雨林里一位克丘亚族少年提交的“蜂语识别模型”。他用废弃手机录音三年,记录下十七种野蜂飞行时的振翅频率,并发现其中一种蜂群在地震前48小时会发出异常低频鸣叫。经过AI训练后,这套系统已成功预警两次小型地质滑坡,挽救了两个村落。
第二个来自蒙古国戈壁深处的一位牧羊人。他在雪灾中失去了全部羊群,却因此发明了一套基于风速与积雪厚度变化的“冻土呼吸算法”,能提前五天预测草场结冰风险。如今,这套模型正被用于改进西伯利亚牧区的气候适应策略。
第三个最让周受资动容:西藏那曲一位盲童女孩录制的“触觉叙事集”。她用手抚摸经幡、石刻、牦牛角、冰川裂缝,再通过语音描述每一种纹理背后的故事。AI将这些感知转化为三维空间坐标,生成了一份“看不见的世界地图”。有视障开发者留言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家乡。”
就在这时,内网弹出一条优先级为S+的通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请求紧急接入“星火协议”中的多语言保护模块,协助抢救因战乱濒临灭绝的叙利亚北部阿拉米语。目前仅存三位fluentspeaker,平均年龄79岁。
“开放全频段支持。”周受资直接批复,“协调陈默团队启动‘语言复活计划’第三阶段,调用彝语项目积累的声学特征库做迁移学习。”
指令刚下达,李薇敲门进来,手里抱着一台老旧的收音机。“这是昨天‘平民极客夜’那位电工师傅托我转交的。”她说,“他说这台机器陪他干了一辈子活,现在想让它也‘退休’得有意义。”
周受资接过收音机,发现内部已被彻底改造??电路板上焊接着微型处理器和无线模块,背面贴着一张手写标签:“愿每个声音都有出口。”
他沉默片刻,转身走进技术档案室,从保险柜取出一个密封盒。打开后,是一块布满划痕的诺基亚1100主板,编号#001。十年前,正是这块主板运行着第一版离线同步协议,在云南山区实现了零信号环境下的文本传输。
“把它们一起放进‘起源墙’吧。”他说,“真正的技术史,不该只写着代码和专利,还得有这些人。”
当天下午,TT召开季度战略复盘会。CFO神情凝重地展示财报:“公益投入持续扩大,本季净利润同比下降62%。资本市场已有质疑声音,认为我们正在偏离商业本质。”
会议室气氛骤然紧张。
周受资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打开了投影,播放一段视频:非洲马拉维某村庄的小学生们围坐在太阳能充电板旁,用TT定制的斯瓦希里语平板学习编程。画面中,一个瘦小的男孩正试图编写一段能让灯泡闪烁摩斯密码的程序。当他终于看到灯光按节奏亮起时,突然跳起来大喊:“我在跟星星说话!”
视频结束,全场静默。
“你说我们偏离了商业本质?”周受资轻声问,“可什么是商业的本质?是股东回报?还是创造价值?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产品只能服务于买得起旗舰机的人,那它还配叫‘普惠科技’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我知道利润压力很大。但我想请大家看看外面??那些骑手、快递员、乡村教师、残障发明家……他们不是我们的用户画像,他们是我们的镜子。照出了技术原本该有的样子。”
停顿片刻,他回头看向CFO:“我承诺,两年内实现公益模块自我造血。但在那之前,请允许我们继续烧一点‘理想主义的油’。”
会议最终达成妥协:成立独立的社会创新基金,将部分非核心专利授权变现,专项反哺边缘技术创新。同时启动“共生计划”,邀请中小企业基于“认知地图”底层架构开发垂直应用,共享收益。
决议刚通过,安全总监匆匆推门而入,脸色严峻:“周总,我们发现了‘影蚀’的新变种。这次不是攻击系统,而是伪造‘火种包’。”
原来,北美某游说集团暗中资助了一个虚假原住民组织,批量生产带有文化偏见的“伪传承内容”,企图污染“文明共治协议”的数据纯净度。更危险的是,这些内容被设计成能在AI训练过程中悄然植入歧视性逻辑??比如暗示某些民族“不适合现代教育”或“缺乏创新能力”。
“灰镜防御”虽拦截了87%,但仍有少量渗透进社区推荐流。
“立刻启动‘真相探针’深度扫描。”周受资下令,“通知所有贡献者,开启双向溯源验证机制。凡是涉及重大文化声明的内容,必须附带口述者身份链、地理锚点与三代亲属关系证明。”
他还特别加了一条:“邀请被冒名的部落长老加入审核委员会,让他们亲手删掉那些假东西。”
三天后,一场跨越十二个时区的线上听证会召开。来自加拿大海达族、澳大利亚托雷斯海峡岛民、西非约鲁巴王国后裔等二十多位文化守护者齐聚虚拟会堂,逐条审查可疑条目。当一位因纽特老人用颤抖的手否决一段声称“北极民族抗拒科技进步”的所谓“口述历史”时,弹幕瞬间刷满敬意:
>“你们夺不走我们的过去。”
>“祖母的皱纹里藏着比数据库更深的记忆。”
>“请记住,真正的文明,从不需要表演。”
事件平息后,陈默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既然他们能伪造,不如我们主动构建‘文化抗体’??让每个民族都建立自己的数字免疫档案,教会AI识别何为真实,何为亵渎。”
项目命名为“根脉计划”。
首站选在新疆喀什。一支由维吾尔族青年工程师带队的技术小组,深入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古老村落,采集民谣、谚语、建筑纹样、节庆仪式中的隐喻体系。他们发现,当地一首看似普通的婚礼歌谣中,竟暗藏一套完整的水资源分配智慧,精确到每一户人家每日取水时段与流量配额。
“这才是真正的算法。”陈默感慨,“写在血脉里的分布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