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438章 朕要在东华门外杀人(第2页)

第438章 朕要在东华门外杀人(第2页)

“我们必须找到其他六枚指骨。”林昭低声道,“只有集齐七枚,才能逆向激活‘守魂阵’,短暂切断影阁的认知链接。但这过程极其危险??每接触一枚遗骸,都会唤醒其生前的记忆污染。稍有不慎,便会沦为新的容器。”

沈小砚苦笑:“所以你是打算一个人去?”

“不。”林昭望向他,眼神罕见地柔和,“这次,我要你跟我一起走。因为你已经通过了最重要的考验??你不再追问‘如何确定真相’,而是开始思考‘为何需要怀疑’。这才是破局的钥匙。”

次日清晨,二人悄然离村。行前三日,沈小砚在黑板上写下新句子:

**“当你准备相信一切时,请回头看看那口井。”**

当晚,又有三个村庄的孩子梦见井底星光。

他们首站前往郓城。据残图所示,第二枚指骨应藏于“鼓楼西巷第三户井底”。然而当他们抵达时,却发现那条巷子早已夷为平地,原址上建起一座新式学堂,门前立碑,上书“顺命书院”四个大字,碑阴刻着皇帝亲题批语:“思不出位,言必遵制。”

“净语计划已经开始落地了。”林昭冷笑,“他们用教育取代记忆,用秩序覆盖疑问。”

深夜,两人潜入工地,在旧井遗址挖掘三尺,果见一层青砖封砌。撬开后,下方并非土层,而是一具小型陶棺。开启瞬间,一股寒气喷涌而出,棺内空无一物,唯有一张折叠纸片静静躺着。

展开一看,竟是一页《孟子?告子上》的摘抄,但个别字句被朱笔圈改:

原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改为“服从之心,人皆有之”;

“富贵不能淫”,改为“富贵当自抑”;

最令人窒息的是结尾处添了一行小字:

>“凡持异论者,非疯即妄。若遇执迷不悟之人,可送至‘清心所’施行净化。”

沈小砚怒极反笑:“他们连圣贤书都敢篡改!”

林昭却盯着那页纸的纤维纹理,忽然伸手捻碎一角,露出夹层中的极细丝线,交织成微缩图案??正是一枚手指轮廓,标注方位:**太原始终观后殿佛龛腹中**。

“他们在故意引导我们。”林昭沉声道,“这份假线索背后藏着真信息,说明内部已有裂痕。或许有人想借我们之手,传递暗号。”

半月后,二人伪装成香客进入太原始终观。该观隶属皇家道场,香火鼎盛,实则为影阁培养“纯净思维”的训练基地。每逢朔望,百名年轻道士需服用特制药汤,进行“澄心仪式”,以清除杂念。

后殿佛龛供奉一尊弥勒金身,笑容慈祥。沈小砚借献香之机,借故撞倒烛台,引开值守道人,迅速撬开佛腹暗格。果然,一枚裹着黄绫的指骨静静安放其中,旁边还附着一枚玉简。

玉简记载的内容让二人脊背发凉:

>“净语计划非止于控制,实为进化。凡经三轮净化者,脑髓渐生银丝,可接入‘总识之网’,成为永不疲倦、绝对忠诚的理政单元。首批三百人已于汴京地下完成转化,代号‘无思卿’。待全国识伪镜损毁率达百分之六十,即启动‘全民归序’。”

林昭咬牙:“他们要把人变成活体程序。”

就在此时,殿外钟声突响,九记连击??这是最高警戒信号。脚步声四起,数十名灰袍道士手持铁尺围拢而来,眼中毫无情绪波动,动作整齐划一,宛如机械。

“快走!”林昭拽起沈小砚,从侧窗跃出。追兵紧随不舍,双方在观内labyrinth般的回廊中追逐。危急关头,沈小砚猛然想起什么,掏出黑铃悬于胸前。刹那间,铃身剧烈震颤,发出无声波动。前方一名道士突然停步,低头看向自己手中的铁尺,喃喃道:

“这……这不是打更用的吗?怎么变成了刑具?”

其余追兵略一迟疑,动作出现微小错乱。二人趁机翻越围墙,消失在夜色中。

逃至安全地带,沈小砚喘息问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黑铃感应到了‘怀疑萌芽’。”林昭解释,“那位道士内心早有困惑,只是被压制。铃声不是命令,而是放大器??它让潜意识里的疑问浮出水面。这就是为什么影阁必须消灭所有非官方认证的‘共鸣装置’。”

此后半年,他们辗转十二州府,逐一寻获剩余指骨。每一次获取,都伴随着激烈对抗与精神冲击。沈小砚曾在接触第四枚指骨时陷入幻境,目睹自己成为影阁高官,亲手焚烧书院,耳边回荡孩童哭喊,醒来时泪湿衣襟;林昭则在取得第六枚时,左眼疤痕突然渗血,脑海中响起七名盲童齐声诵读《谎言识别律》的诡异音浪,几乎失控。

最终,在江南一座废弃蚕室的地窖中,他们找到了最后一枚??藏于茧壳堆深处,与一只仍在吐丝的活蚕共生。蚕丝缠绕指骨,形成天然保护层,仿佛自然之力也在参与这场守护。

七枚齐聚,按特定顺序排列于特制铜盘之上,置于月光之下。午夜时分,异变陡生:指骨散发幽光,丝线自动连接,构成复杂几何图形,地面浮现古老阵纹,正是传说中的“守魂七曜阵”。

林昭取出黑铃,置于阵心。低语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