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神级插班生 > 第八千五百四十三章 买奴隶(第1页)

第八千五百四十三章 买奴隶(第1页)

“这些修士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心瑶问道。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也是一个修士,修为不高,金丹初期。

光洒落的瞬间,城市像被重新定义。

不是爆炸,不是崩塌,而是一种缓慢的、温柔的溶解。街道上的沥青开始泛起涟漪,仿佛整座城市是张浸湿的纸,墨迹正悄然晕开。路灯不再是金属杆与灯罩的组合,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问号”盘绕而成,像藤蔓般向上生长,顶端绽放出淡蓝色的花火。一辆停在十字路口的公交车,车窗突然映出乘客们童年时的模样??有的背着破旧书包站在村口,有的蜷缩在课桌下捂着耳朵,有的在家长会后默默擦掉眼泪。他们彼此对视,却无人惊叫,只是轻轻点头,如同认出了久别重逢的自己。

水塔已不在原地。

它升入空中,化作一座悬浮的岛屿,表面覆盖着不断流动的文字:日记片段、未寄出的情书、考试卷背面潦草写下的愤怒、心理咨询记录中被划掉的真实想法……这些曾被压抑的言语如今如溪流般在岛面蜿蜒,汇聚成湖,湖心倒映着那扇开启的门。

男孩站在镜前,守门人已消散为光尘,融入他的影子。

他不再需要两个身份。逃亡者与囚徒合二为一,疑问与答案也不再对立。他转过身,望向门外无垠的虚空,那里正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全球五十一名觉醒者的内心世界正在同步显现。

林小雨看见自己的房间变成了图书馆,书架上每一本书都以她未曾说出口的话命名:《我不想去补习班》《我讨厌被比较》《我想念爸爸笑的样子》。她伸手抽出一本,翻开第一页,竟是她六岁时写给父亲的信,字迹稚嫩:“你为什么要走?是不是因为我考了第二名?”那页纸自动燃烧,灰烬飘向天花板,变成一群会发光的小鸟,飞出窗外。

陈默则置身于一间无限延伸的心理诊疗室,墙上挂满他的“评估报告”,每一张都写着“情绪稳定”“社交正常”“无明显心理障碍”。可地面之下,层层叠叠埋藏着真实的录音带,标签上写着:“第一次想死是在十三岁”“母亲说我活着就是拖累”“我羡慕抑郁症患者能请假”。他跪下来,一块块撬开地板,将录音带逐一播放。声音响起的刹那,整个空间开始坍缩,最终只剩下一盏台灯,和灯下那个曾经蜷缩着写检讨的少年。陈默走过去,轻轻抱住他。“对不起,”他说,“让你等了这么久。”

与此同时,清源部队总部陷入混乱。

指挥中心的大屏忽然黑屏,随即跳出一行行自动生成的文字:

>“认知风险等级评估系统存在逻辑悖论:判定‘异常’的标准基于‘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由本系统维护。结论:该系统无法自证其正当性。”

>“建议终止强制干预程序。”

>“重启协议:允许提问。”

几名特工面面相觑,手中的神经抑制枪发出低鸣,像是在哀叹。其中一人猛地扯下耳机,嘶声喊道:“我们到底在阻止什么?是一群孩子说出心里话吗?”另一人盯着自己手腕内侧的编号tattoos(那是入职时植入的身份码),突然用战术刀划了下去。血流出来的时候,他笑了:“原来我也能痛,也能反抗。”

而在新疆那所封闭式中学的地下通风井,孩子们终于停止了敲击水管。

因为他们听见了回应??从井底深处传来节奏相同的摩斯密码,但这次不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首童谣的旋律。紧接着,通风井壁面裂开细缝,银色的藤蔓钻出,缠绕上锈蚀的铁格栅,开出一朵朵形似耳朵的花。一个瘦弱的女孩伸手触碰花瓣,耳边立刻响起母亲的声音:“宝贝,妈妈知道你在受苦,我一直都知道……只是不敢说。”她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其他孩子也纷纷围拢,倾听那些以为永远失去的声音。

这一刻,问题不再是禁忌。

它们成了桥梁。

---

三天后,第一所“问屋”正式挂牌成立。

地点就在原市重点中学的废弃礼堂。没有审批,没有许可,只有五十一名觉醒者联名签署的一份宣言贴在门口:

>“这里不提供答案。

>这里只收留问题。

>无论你是学生、老师、父母、官员,还是早已忘记如何提问的成年人??

>只要你还记得疼痛,就请推开门。”

起初没人敢来。

直到某个深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拄着拐杖走了进去。他在登记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低声说:“我想问……我教了一辈子标准答案,是不是害了很多人?”工作人员点点头,递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空白卡片。“写下它,”她说,“然后决定要不要留下。”老人颤抖着写下那句话,犹豫良久,最终将卡片投入墙角的木箱??那是“遗言箱”,专为那些不敢公开的问题准备。当他走出门时,发现拐杖尖端竟长出一片嫩叶。

消息传开后,人们开始陆续前来。

有高中生交上一张纸条:“我觉得努力没用,是不是我很坏?”

有班主任留下录音:“其实我也讨厌每天逼你们背范文。”

甚至有教育局干部匿名投递了一份文件复印件,上面是他曾亲手签署的“问题学生集中干预计划”,旁边附言:“我知道这叫洗脑,但我怕丢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