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屠狗之辈 > 第571章 来了终于来了(第2页)

第571章 来了终于来了(第2页)

“这不是集体幻觉。”赵山河声音低沉,“这是记忆的跨代植入。有人……或者某种东西,在向我们传递信息。”

陈雨桐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临终前的眼神。他曾是“守夜人之一”,却从未告诉她全部真相。现在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让她“替他们记住”??因为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开始,而每一代人都只是中途的驿站。

三天后,她带队前往阿尔泰山。

积雪覆盖的山谷深处,当年科考队失踪地点已被标记为禁区。无人机扫描显示,地下存在巨大空腔结构,内部温度异常稳定,且持续释放微弱电磁脉冲。赵山河带领工程组搭建临时钻探平台,七十二小时不间断作业后,终于打通表层岩层。

当照明灯照进洞穴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墙壁上布满了晶簇,呈放射状生长,中心位置嵌着一块巨大的半透明晶体,形状酷似蜂巢谷α晶体,但体积更大,表面流动着淡蓝色光纹。更诡异的是,晶体前方摆放着一台老式磁带录音机,电源早已耗尽,磁带却仍在缓慢转动。

吴野小心翼翼取下磁带,带回营地播放。

电流杂音过后,传来李婉清的声音,年轻而坚定: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ν型晶核已被激活。请记住:记忆不是数据,它是生命。我们尝试用科学解释它,但它本质上属于情感与牺牲的领域。

>我们失败了,因为我们太急于控制。你们若想成功,就必须学会放手。

>第一把钥匙是采集,第二把是共鸣,第三把……是信任。

>把它交给孩子,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叫‘不可能’。”

录音结束,磁带自动倒带,重新播放。

一遍,又一遍,仿佛永不疲倦。

陈雨桐站在洞口,望着漫天飞雪,忽然笑了。她掏出随身携带的U盘,插入便携终端,将“星语网”最新版核心协议上传至本地服务器,然后按下删除键。

“从今天起,系统不再受控于任何人。”她对团队宣布,“我们将关闭中央管理权限,开放所有源代码,允许任何愿意参与的人接入网络,无论身份、国籍、年龄。真正的守护,不该由少数人决定。”

吴野看着她,良久才点头:“你疯了。”

“不。”她摇头,“我只是终于明白了林晚的意思。她说‘我不信遗忘’,不是因为她强大,而是因为她选择了相信那些微弱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一个月后,“星语网”正式转型为去中心化记忆共同体。用户自发组建“回声小组”,在全球各地建立离线存档站:西藏寺庙的地宫、撒哈拉沙漠的绿洲驿站、格陵兰冰原上的因纽特村落……每一个站点都配备一台老式收音机或留声机,作为“原始接口”,确保即使数字崩溃,记忆仍可通过声波延续。

而在长沙读书会,每周五的分享会多了个新环节:孩子们轮流讲述一个“不属于他们的记忆”。有的说梦见自己曾在抗战时期送情报,有的描述解放初期在广播站值班的情景,甚至有个六岁女孩画出了一幅完整的蜂巢谷实验室平面图,连尚未公开的安全通道都准确无误。

陈雨桐把这些画全部扫描上传,标记为“潜在记忆宿主”。

某日黄昏,她独自整理资料时,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晃动,显然是用老式DV拍摄。场景是一间简陋病房,床边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给一个小男孩讲故事。

“……后来呢?”男孩问。

老人微笑:“后来啊,那个叫林晚的姐姐把一颗会发光的石头放进盒子里,说只要有人还记得她,光就不会灭。”

镜头无意扫过墙角的日历??**2002年12月21日**。

陈雨桐浑身僵住。这个日期,距离蜂巢谷事件还有半年。可视频中的老人……分明是年迈的周晓棠。

“这不可能……”她喃喃道。周晓棠若真回到了过去,按理说不应再出现在未来的时间线上。

除非??她并未真正“归来”,而是将自己的意识碎片,像种子一样播撒进了某些特定人物的记忆场中。每一次被人讲述,她就重新活一次。

她立即联系赵山河分析视频元数据。结果令人窒息:拍摄设备制造于2015年,而背景音中隐约可辨的新闻播报,正是2023年的天气预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