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影视编辑器 > 第161章 进士及第(第2页)

第161章 进士及第(第2页)

“噢?难道你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事情?”

“当然不是!只是学生个人的习惯而已。”

“嗯,虽然是误会!但是作为学子还是不能太孤傲的。

“山长说的有道理!学生明白了。”

“去吧!心里有数就行。”

“学生告辞。”

八月初一,苏宁收到三封急信。

父亲的信裹着晒干的茉莉:“家中桑树试种成功,今春得丝三斤。”

表哥周正杰的信带着檀香气:“京中贵女争用‘沉鱼落雁”,附银票百两为路资。”

启程赴考那日,苏宁在行李中塞满特制的蜡烛。。。。。。

用鲸油混合松脂,可燃六个时辰不灭。

路过郡王府时,他看见各地举子的车马扬起漫天尘土,其中有架马车镶着严府徽记。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九,寅时三刻,济南贡院。

贡院门前,人潮如沸。

三万六千斤重的“龙门”在晨雾中轰然开启,千百盏灯笼汇成星河,照着各地秀才们青白色的脸。

苏宁排在“地”字队,听见前面搜检官撕开书签的刺啦声,有人将经文抄在内衬上,当即被革去功名。

轮到苏宁时,搜检官突然拦住苏宁:“这蜡烛为何格外沉重?”

“掺了珍珠粉,明目醒神。”苏宁坦然应答,暗中递过二两碎银。

果然搜检官摸到银子便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下来也就没有再对苏宁有任何的刁难。

搜检官又是捏着他特制的“双毫笔”端详良久,终于摆手放行。

穿过第二道“内龙门”时,他听见身后哭喊:“我十年寒窗啊。。。。。。”

当他终于走进“玄”字十二号舍,发现号舍宽仅三尺,墙面有新糊的桑皮纸。

展开考篮,除了文房四宝,还有周氏塞的胶东饴糖,以及他自己准备的参片。

梆声响起前,苏宁望向对面号舍。

看见那个在摹考时晕倒的老秀才正颤抖着磨墨,额汗滴在《程墨前选》上,涸湿了“忠君爱国”四字。

所以说,考试就是考心态,很多人屡试不中都是必然的。

在这个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小小隔间里,苏宁缓缓铺开试卷。

想起离乡时母亲缝在衣襟的桃符,想起父亲说的“但求无愧”,知道自己走上了一个没有退路的独木桥。

。。。。。。。

苏宁刚摆好砚台,就听云板三响,题牌高悬:

《管子?牧民》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孟子?梁惠王》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二者孰是?

满场响起倒抽冷气声。

此题不仅要辨析管仲的功利主义与孟子的心性论,更要紧扣嘉靖朝“民贫困”的现实。

隔壁舍传来啜泣,前排老秀才颤抖着研墨,墨汁溅了满脸。

苏宁闭目凝神,接着猛然睁眼。

提笔蘸墨,破题如刀:“管仲富国而孔孟富民,其道殊途同归。今观齐鲁之野,桑田尽归势豪,寒士无恒产而空谈恒心,岂非缘木求鱼?”

苏宁将数学思维化入经义,以“市舶司岁入”对比“太仓库亏空”,用《山东通志》田亩数据佐证土地兼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