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影视编辑器 > 第165章 蒙学老师(第1页)

第165章 蒙学老师(第1页)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当裕王府中门洞开的那个雨夜,整座王府在短暂的寂静后,陷入了克制的沸腾之中。

产房外的廊下,侍女太监们个个面带喜色,却都小心翼翼地压抑着声响,生怕惊扰了刚刚诞下世子的王妃。。。。

三月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苏宁从国子监讲堂出来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脚步缓慢,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肺腑间那根无形的针又开始轻轻搅动。昨夜咳出的血已干涸在袖口,像一片枯败的梅花。但他没有回府,而是径直走向停在巷口的青帷小轿。

“去复查司。”他低声吩咐。

轿夫迟疑:“大人,您身子……”

“我说了,去复查司。”

声音不大,却如铁铸般不可违逆。两名锦衣卫模样的随从交换了个眼神,默默跟上。轿帘垂落,隔开内外世界。轿内有一股淡淡的药香,混着墨迹与旧纸的气息??那是他多年来随身携带的《大明律》与《清丈实录》的味道。书页早已翻得卷边,有些地方甚至用粗线缝补过,仿佛一本经年诵读的佛经。

复查司衙门尚未开门,可门前已有百姓排成长队。有人抱着地契,有人提着竹篮装着供词,还有老农蹲在石阶上,用炭笔在黄纸上一笔一划写着冤情。他们听说苏大人今日要亲自接案,便连夜赶来,生怕错过机会。

门役认出轿子,慌忙通报。片刻后,海瑞披着官袍疾步迎出,眉头紧锁:“你怎的又来了?太医昨日才说需静养百日!”

苏宁摆手,由人搀扶着走入正堂。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映出满屋尘埃飞舞,如同无数微小的灵魂在挣扎升腾。他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堂前堆积如山的卷宗,轻声道:“静养?若等我病好,这天下早被蛀空了。”

话音未落,一名校尉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函。信封火漆完好,印的是浙江按察使李维私章。苏宁拆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信中写道:台州大狱昨夜暴乱,三名倭俘越狱逃脱,其中一人正是曾指认同源号走私军火的关键证人林七郎。狱卒供称,有内应在饭菜中下药,且逃亡路线精准避开所有巡防哨卡,显系早有预谋。更令人震惊的是,狱墙上留下一行血字:“徐氏不灭,义旗长存”。

“又是‘徐氏’……”海瑞冷笑,“这些人倒是懂得借势造势。”

苏宁沉默良久,忽然问:“南京方面可有动静?”

“王?已被软禁在家,但其党羽仍在活动。工部连日以‘器械修缮紧急’为由,调拨大批火药出库,去向不明。另外……”海瑞压低声音,“有人看见礼部尚书的车驾深夜出入英国公府。”

苏宁眼神一凛。

英国公张懋,世袭勋贵之首,表面中立,实则一向暗中支持高拱旧党。若他真与王?勾结,背后图谋恐怕不止于阻挠新政那么简单。

“这不是翻案之争,”苏宁缓缓道,“这是要逼宫。”

海瑞点头:“他们想制造一场‘民变’,然后将罪名扣在我们头上,说是我们激化矛盾,动摇社稷。”

“那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能掀起风暴的人。”

当天午后,复查司发布告示:即日起开启“万民诉状月”,凡持有冤情者,无论身份贵贱,皆可直递诉状至午门通政司,由复查司专人审理;同时宣布对全国武库展开突击稽查,凡私自调动兵器、火药者,一律视为谋逆论处。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第三日清晨,第一批稽查结果报来:南京武库账目混乱,近三年共缺失鸟铳三百二十七杆、火药四千斤,而签领文书上的印章竟系伪造!更骇人听闻的是,在一处废弃仓房深处,发现大量葡萄牙制燧发枪残件,组装痕迹明显,显然是在秘密打造新式武装。

“他们在练兵。”苏宁握紧扶手,指节发白,“不是为了平乱,是为了夺权。”

当晚,他召来陈济安与北镇抚司指挥使陆炳之子陆昭,密议至三更。

“我要你们做一件事。”苏宁盯着烛火,声音低沉却清晰,“放出风声,就说徐延年已在狱中写下忏悔书,承认自己是受奸人蛊惑假冒徐氏血脉,明日将在刑部大堂公开宣读。”

陈济安惊愕:“可他并未招供!”

“正因如此,才会有人坐不住。”

陆昭恍然大悟:“他们是怕真相大白,所以宁愿相信他是假的。只要我们认为他是假的,就会放松警惕??那时,便是他们动手的最佳时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