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影视编辑器 > 第167章 大明1566(第1页)

第167章 大明1566(第1页)

嘉靖四十四年的初夏,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的氛围中。

尽管严世蕃已下诏狱,严嵩也被革职闲住,但这对盘踞朝堂二十年的父子,依然在做最后的挣扎。

清账司内,烛火通明。

赵德明急匆匆地捧。。。

风暴过后的南澳岛,晨光如金,洒在礁石与沙滩之间。海浪轻拍岸边,仿佛低语着前夜那场惊心动魄的仪式。崖顶洞穴前的火把早已熄灭,只余一地灰烬,却被整齐扫入陶瓮,封存于石室深处??那是“旧部”归来之证,不容外泄。

陈济安立于洞中,面前是一幅以珊瑚粉勾勒在岩壁上的巨幅海图,与他手中丝绢残片拼合后,竟显现出整片东南海域的隐秘航道网络。图中标记的数十个据点,皆以古法星位命名:天权锚地、开阳沙洲、玉衡水道……每一处都曾是嘉靖年间被剿灭的“海寇”藏身之所,如今却成了这张暗网的节点。

“先生不只是留下了地图。”一名黑衣老者跪坐于侧,双手捧出一只青铜罗盘,表面刻满二十八宿与潮汐符文,“这是‘同源’最初的信物。三十年前,您老师亲授于我,说终有一日,会有人持图而来,重启‘星斗航路’。”

陈济安接过罗盘,指尖抚过中央那一粒微小的夜明珠,忽觉心头一震。那珠光竟随心跳明灭,似有灵性。“这不是寻常器具……这是‘牵星仪’的核心?”

老者点头:“当年徐敬甫建私军,靠的就是这套航海体系。兵部查不到,水师追不上,因为他们不用官道航线,只循星辰与洋流而行。苏宁大人早年潜伏同源号时得此秘传,却一直未敢启用??怕的是重蹈覆辙,再成割据之势。”

“可现在不同了。”陈济安缓缓起身,目光灼灼,“朝廷已不可全信,新政步步退让,边疆暗流汹涌。若我们再拘泥于体制之内,等来的只会是第二个王?,第三个英国公!”

话音落处,洞外传来脚步声。陆昭披着湿漉漉的蓑衣走入,身后跟着六名精悍渔民打扮的汉子,每人肩头都负有一卷竹简或皮册。

“我带回来了。”陆昭将一册泛黄账本放在石台上,“这是楚王府管家临死前藏于梁间的密录,记载了过去五年间,湖广、江西、福建三地宗室与勋贵之间的银钱往来。其中一笔尤为刺眼??万历元年春,一笔三十万两白银自楚王府流出,经徽州盐商之手,转至陕西榆林某‘义庄’名下。”

“榆林?”老者眉头紧锁,“那是宣府防线的后勤枢纽!谁会在那里设义庄?”

“一个叫‘慈航会’的民间善堂。”陆昭冷笑,“表面上施药赈灾,实则专收阵亡边军遗孤。三年来,已收纳少年八百余口,皆经‘体魄测试’‘夜行训练’,由退役千户亲自教授骑射刀法。”

陈济安猛地抬头:“这不是收养,是练兵!他们要把这些孩子变成死士!”

洞内一时寂静。唯有海风穿石而入,吹动墙上旗帜猎猎作响。那面旗上绣着四个大字:**忠魂未远**。

良久,陈济安低声问道:“南澳水营现有多少人?战船几艘?”

“七百三十六人,多为沿海遭劫渔民、逃奴、流放罪籍之后代。”老者答道,“战船九艘,旗舰为修复后的‘同源一号’,另配有三艘快艇,仿葡萄牙夹板船设计,装有旋转炮台。其余五艘为本地改装渔船,虽不坚利,但熟悉水性,擅打夜战。”

“不够。”陈济安摇头,“我们要的不是一支海盗般的游击之师,而是一支能真正掌控海域、切断敌方命脉的力量。必须扩编,必须装备西洋火炮,必须建立补给线。”

“可钱从何来?”陆昭问。

陈济安沉默片刻,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块铜牌??正是那日他在苏宁遗物中发现的另一半。将其与老者所藏的一块拼合,竟严丝合缝,背面浮现出一行小字:

>**“藏银十万,寄于澳门葡馆,凭牌取用;另备火器三十箱,存于澎湖暗礁之下,待星移时启。”**

陆昭震惊:“苏宁早在数年前就布好了退路?”

“不止如此。”陈济安苦笑,“他知道总有一天,朝廷会背叛理想,所以他为自己留了一条不属于大明体制的路。这条路不在奏章里,不在官场上,而在海上,在江湖,在那些被逼到绝境的人心中。”

当夜,南澳岛举行了一场秘密盟誓。七百余将士齐聚海滩,面向大海焚香叩首。陈济安站在高岩之上,朗声道:

“今日我们不称将军,不拜天子,只敬亡者之志,守生民之命!自此刻起,南澳水营改名为??**同源舰队**!我们的使命有三:一曰护商,保东南航路安宁;二曰截私,断奸佞军火西运;三曰育才,凡愿投身海事者,无论出身贱役、罪籍、夷裔,皆可入学‘星舟书院’,习天文、算术、舰械、律法!”

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四海。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一场更为阴险的博弈正在上演。

隆庆帝病情反复,太医束手无策。御药房每日所进汤剂,皆由司礼监亲审封签,然药渣送至太医院复检时,却被发现其中混有微量砒霜??非致死量,却足以慢性蚀损心肺。

滕祥察觉异样,连夜提审煎药宫女,岂料对方已在狱中自尽,口中含一枚漆封蜡丸。拆开一看,内藏半片指甲大小的纸条,上书二字:**李妃**。

“果然是她。”滕祥面色铁青。这位掌印太监深知宫闱深水??李妃虽位份不高,却是太子生母,近年来深得皇帝宠爱,更与礼部尚书暗通款曲。若皇帝驾崩,太子即位,她便是太后,执掌垂帘之权。

而海瑞,正是她掌权的最大阻碍。

就在次日早朝,李妃突然称病不出,却派人向礼部递话,提议提前为太子举行“监国典礼”,美其名曰“安定人心”。此议一旦通过,实则等于架空皇帝,由太子名义执政,背后自然是李妃摄政。

海瑞闻讯怒不可遏,当即闯入内阁,手持先帝遗诏副本,厉声质问首辅高仪:“先帝临终有训:‘储君年幼,不得预政,违者以谋逆论’!你们是要篡改祖制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