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人间有剑 > 第四百二十五章 死也得干(第1页)

第四百二十五章 死也得干(第1页)

离开皇城,浮游山主和年轻剑修谢淮两人对坐于车厢中,返回住处。

谢淮掀起帘子看了一眼外面,眼神里情绪复杂。

浮游山主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只是伸手敲了敲一侧的车厢。

惊得谢淮回过神来之后,浮游山主才笑着开口,“是想起了在这里认识的那个姑娘了?”

谢淮一怔,随即苦笑摇头,“山主,你知道我在想什么的。”

浮游山主点点头,他本就知晓,只是没这么说,也有他的计较,“来之前,我也想过要不要带着你来,想着或许不是好事。。。。。。

雪落无声,却压弯了梅枝。一缕寒香自墓前飘散,随风掠过碎铃铺就的小径,直入莲林深处。谢无尘仍坐在藤椅上,目光未移,仿佛那幅炭笔画仍在眼前缓缓展开。他指尖摩挲着铜铃残舌,粗糙的纹路刻进掌心,像一道久远的伤痕。

“你总说,铃不是用来唤人回来的。”他低语,“是让人记得,有人在等。”

话音落时,远处传来马蹄踏雪之声。不多时,一名青衣女子策马而至,披风染霜,眉睫凝冰。她翻身下马,单膝跪于墓前,从怀中取出一枚漆盒,双手奉上。

“师父临终前让我寻您。”女子声音清冷如泉,“他说,若世间还有人听得懂这铃声,必是您。”

谢无尘接过漆盒,未启,只问:“你师父是谁?”

“归心书院最后一位讲经师,沈砚。”女子垂首,“他在三年前圆寂。临去前,口中反复念着一句话??‘铃已响遍九州,剑当归鞘之时’。”

谢无尘闭目良久,终于打开漆盒。内中并非信笺,而是一截断剑残片,锈迹斑斑,却隐隐透出一丝温润青光。他认得此物??那是当年阿禾为护铃舍弟子,以血祭铃、以命换命那一夜,被周迟一掌震碎的佩剑碎片之一。

“沈砚……”他喃喃,“是你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

女子点头:“那夜大火烧尽无声铃舍,我本该死在火场。是师父背我冲出重围,可他再没能出来。临行前,他把这片剑交给我,说‘若遇谢无尘,请代我说一声:人间灯火未灭,我们未曾辜负’。”

谢无尘将断剑贴于额前,久久不动。雪花落在他的白发上,融成水滴,滑过眼角,像一滴迟来三十年的泪。

“你们都长大了。”他轻声道,“可我还是坐在这里,摇着她的铃。”

女子抬头望向墓碑,上书“阿禾之墓”四字,笔迹清秀,却是谢无尘亲手所刻。她忽然想起幼时听过的传说:那位跛脚少年能听见人心之声,那位独臂女子写下三千页《心语录》,而眼前这位老人,则是唯一一把走过杀劫却始终不肯出鞘的剑。

“您为何不出山?”她忍不住问,“如今朝廷新立,旧党余孽未清,民间冤狱无数。若有您执剑行走,何愁正义不彰?”

谢无尘摇头:“剑一旦出鞘,便不再是守护,而是裁决。我怕自己有一天,会忘了为何拔剑。”

他顿了顿,看向远方雪原:“阿禾曾问我,若天下皆聋,谁来听哭声?若众生皆盲,谁来看光明?我说,总得有人守着灯。她说,那就让我做那盏灯,你做那把不愿杀戮的剑。”

“可现在,灯灭了。”女子低声。

“灯从未灭。”谢无尘缓缓起身,拄杖走向梅树。他伸手接住一片坠落的花瓣,置于掌心,轻轻合拢。“你看??”

刹那间,那花瓣竟泛起微光,如同萤火,在他指缝间跳跃不息。女子惊愕后退一步,只见整株梅树忽然轻轻颤动,一朵朵白花次第亮起,宛如星辰缀满枝头。莲林随之共鸣,碎铃小径光芒流转,仿佛千万盏灯同时点燃。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人的选择。”谢无尘转身望着她,“一个母亲为病儿熬药到天明,一个书生冒死递上奏折,一个乞丐把最后一口饭给了更小的孩子……这些光,比任何剑都要锋利。”

女子怔然,忽觉胸口一阵温热。她低头看去,只见衣襟内藏着的一枚铜铃,竟自行轻响了一声。

叮??

与此同时,东海归心书院中,三十六弟子再度齐聚堂前。那名曾听见母亲呼唤的少女正伏案书写,笔下流淌的不再是经义,而是一封封寄往四方的信??写给战乱中失散的家庭,写给牢狱中的义士遗孤,写给无人祭拜的荒坟。

她写完最后一封,搁笔抬头,却发现窗外站着一个模糊身影。那人穿着旧式学袍,面容不清,手中却捧着一本焦黄册子。

“你是谁?”少女起身问道。

身影不答,只是将册子轻轻放在窗台,转身欲走。

“等等!”少女追出,却见庭院空荡,唯有风中回荡一句低语:

“我是那个没写完信的人。”

她颤抖着翻开册子,赫然是当年那位逃亡书生焚毁禁书后留下的灰烬轨迹复现而成的文字。一页页读来,竟是七十二个孩子的名字、出生地、失踪时间,以及他们梦中归来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