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留下更久。”她说,“不只是送设备,更要教会他们掌控它。否则我们一走,一切又回到原点。”
众人一致同意。他们调整行程,推迟下一个目的地,专心投入本地化建设。小周负责网络维护培训,老陈教村民识别地质隐患,阿杰带领青年组装第二批背架。
一周后,第一座“萤火驿站”在寨中挂牌成立。它既是诊疗点、教学站,也是技术中心和妇女合作社。墙上贴满计划表:每周二远程问诊,周四网课直播,周六技能培训。
揭牌仪式上,娜香穿着崭新的蓝布裙走上台,背后不再驼弯。她说:“以前我觉得命苦,生在哪就只能忍着。现在我知道,命可以改。”
掌声雷动。
那天夜里,林小满再次翻开笔记本,写下:
>**第1136天**
>今天,我看见一位母亲挺直了脊梁。
>她背着孩子走在山路上,
>不再低头,不再喘息,
>而是仰头望着星空,哼着歌。
>
>我忽然明白,
>我们所做的,
>不是施予,
>是归还??
>归还她们本该拥有的尊严。
>
>这世界总有人说:
>“穷惯了,就这样吧。”
>可她们用脚步告诉我:
>“只要有人愿意伸手,
>我们就能站起来。”
>
>下一站,
>是川西高原的游牧部落。
>那里的孩子随季节迁徙,
>没有固定教室,
>却渴望知识如渴饮雪水。
>我们设计了“移动萤火舱”??
>一辆改装房车,
>装载卫星终端、电子课本、便携发电机,
>像牧羊人一样跟着帐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