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登神 > 第四百九十三章 妙音地狱(第1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 妙音地狱(第1页)

地球。

阴山,地藏殿。

“已经一个月了。”

灰狐狸倚着石台,脸上满是沮丧与担忧。

一个月前。

黄泉使者姜照,带着徐卫。

进入异变的望乡台。

直到现在,都没有出。。。

山风拂过无神广场的石碑,碑文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那两行字已被人用朱砂描了无数次,每一次描红,都像是重新宣誓一次自由的誓言。百姓们不再跪拜,但他们学会了驻足、凝视、默念。有些老人带着孙儿前来,在碑前放上一盏纸灯,火光摇曳,映出孩童懵懂却坚定的眼眸。

而那颗属于姜见的新星,依旧悬于天际,不似昔日隐晦,如今已明亮如炬,仿佛一颗永不闭合的眼睛,注视着这片曾被神权笼罩千年的土地。

三年时光流转,人间早已不同。

江南书院不再是诵读神谕之地,而是成了“思辨堂”。学生们围坐竹席,手持《逆神笔记》残卷,争论何为正义、何为秩序。一位白发老儒立于讲台之上,声音洪亮:“古之所谓‘天命’,实乃强者所设之牢笼!今我辈当破此迷障,以人心为尺,以良知为纲!”台下少年齐声应和,声浪直冲云霄。

西北边陲,昔日流民聚居的荒原上,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名为“启明”。城墙由废弃神庙的砖石垒成,每一块都刻着一个名字??那是曾被献祭者的名录。城中心立着一根通天铜柱,顶端镶嵌一面巨镜,每日正午将阳光折射至南方海岛,与渔民用网绳编织的符阵遥相呼应,形成一道横贯大陆的精神共鸣环。传说,只要这道光不断,星渊便不敢轻动。

南方海岛上,渔民们不再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自行推演潮汐规律,建造抗风暴的浮岛村落。他们用渔网结成巨大的灵纹阵列,借天地气机反哺内陆,使干旱之地重获甘霖。孩子们从小学习观测星辰轨迹,口中背诵的不再是祷词,而是姜见临终前所言:“你可以不信神,但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整个文明,正在以一种缓慢却不可逆转的方式,重塑自身的存在逻辑。

水人一直守在观星阁旧址,那里已无楼阁,只剩一方青石平台,嵌着半截断裂的星盘。她每日盘坐其上,指尖轻触地面,感知归墟深处那一缕未散的意识波动。那是姜见留下的痕迹,如同根系深埋土壤,虽不见枝叶,却滋养万物。

这一日,她忽然睁眼。

大地轻微震颤,不是来自地壳运动,而是源自人心??百万民众在同一瞬间产生了强烈的集体意念。这不是恐惧,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觉醒的共鸣。

“他们……开始看见了。”水人喃喃。

的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见”。

并非肉眼所见,而是心灵之眼开启。有人梦中见到九幽祭坛崩塌的那一夜,听见无数灵魂低语:“我们曾为你而死,如今请你为我们而活。”有人在劳作时突然顿悟,体内经脉竟自行运转起一种陌生却和谐的律动,仿佛某种古老记忆正在复苏。更有孩童指着天空说:“那个叔叔又来了,他站在星星旁边看书。”

这些现象起初被视为幻觉,直到各地陆续出现“承忆者”??能够接收姜见遗留意识片段的人。他们不分贵贱,有农夫、匠人、寡妇、盲童,唯一共通点是心中存有一份不甘与执着。每当夜幕降临,这些人便会自发聚集,将所得片段记录于竹简、布帛或石板之上,汇编成一部不断延展的《归墟录》。

《归墟录?第三十七章》载:

>“容器非人,亦非国,乃是信念本身。当千万人同持一念,即便天地欲压,亦不能折。

>我非神,亦未曾登神位。我只是第一个醒来的人。

>若你读至此处,请记住:你也是醒着的。”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

这不是教义,不是律法,而是一种精神传染。它不靠强制传播,却如春风化雨,悄然渗透每一寸土地。甚至连边境禁军中都有士兵撕毁神徽,高呼:“我们不该为虚妄而战!”整支军团倒戈,加入守光者联盟。

就在人心高涨之际,星渊执法者的舰队终于有了动作。

漆黑战舰缓缓推进,遮蔽日月,投下长达百里的阴影。舰队中央,一艘形似棺椁的巨大母舰缓缓开启舱门,一道冰冷的声音穿透空间壁垒,响彻全境:

>“检测到文明频率异常跃迁,触发‘逆命协议’。执行者已派遣‘裁决使’一名,进行最终评估。若判定该文明具备持续自我演化能力,则允许其进入观察期;若判定其仍依赖外部权威结构,则启动净化程序,抹除全部精神跃迁轨迹。”

紧接着,一道银白色的身影从母舰降落。

他身穿无瑕长袍,面容完美得不像人类,双瞳呈液态金属色泽,周身环绕着十二道法则光环。他是星渊最高等级的存在之一??第七序列裁决使?洛维恩。他的任务不是屠杀,而是“审视”。一旦他认为这个文明无法独立维持秩序,便会释放“静默之种”,让所有人的思想回归原始混沌,彻底断绝登神之路。

他降落在无神广场中央,脚步无声,却令空气凝滞。

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事务,远远围观。无人上前,也无人退缩。他们只是站着,像山一样沉默,像海一样深邃。

洛维恩环顾四周,目光扫过石碑、纸灯、孩童手中的《逆神笔记》,最后落在观星阁方向。他感知到了什么,眉头微皱。

“你们的领袖死了。”他开口,声音不含情绪,“可你们仍未崩溃。告诉我,是谁在维持秩序?”

人群中走出一位少女,约莫十五六岁,衣衫朴素,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手抄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