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434章 如同做梦的李可风一样的方言月票加更(第2页)

第1434章 如同做梦的李可风一样的方言月票加更(第2页)

??苏婉清”

录像结束,母带自动弹出。张卫东双手颤抖,他知道,自己触到了真相的边缘。

那曲高原,扎西旺堆与阿依莎彻夜未眠。他们将陶罐圆盘置于星图投影仪中央,配合夏至星轨校准,终于激发出全新符文序列。光影流转间,一幅立体地图浮现:太平洋环礁为起点,红线延伸至厦门海底,再分叉七支,分别指向杭州、舟山、北京、喀什、广州、那曲、秦岭。

“这不是导航路线……”阿依莎呼吸急促,“这是神经网络!整个地球的记忆系统,像大脑一样分布连接!”

扎西旺堆忽然指向厦门节点旁的一个小点:“看,这里标注着‘胚胎库’。”

“胚胎?”

“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他摇头,“是‘记忆胚胎’??未被激活的承声者基因样本。苏婉清在培育下一代。”

两人对视,寒意从脚底升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此刻正在课堂上说出“我想做一个会听的人”的小女孩,或许并非偶然。她是被选中的,甚至是被‘设计’的。

一周后,七人再度集结厦门。潜水队冒着风暴潜入海底,终于在珊瑚礁深处发现一座半掩埋的混凝土结构,外形酷似倒置的钟。入口处铭牌锈迹斑斑,依稀可见“灵枢计划?1981”字样。强行破开封层后,内部空气干燥如初,设备仍在运行。主控室中央,七座休眠舱静静排列,其中六具为空,唯有一号舱内躺着一位女子??面容安详,长发如雪,正是苏婉清。

监测屏显示,她的脑波频率与七人心跳共振曲线完美契合。

林婉颤抖着手触碰玻璃:“她……还活着?”

突然,所有灯光亮起。AI语音响起:“欢迎回家,守夜者们。身份验证通过,第八代承声者候选名单已生成。”

全息屏展开,列出十二个名字,最小的仅六岁,最大的不过十四。第一位,正是杭州课堂上那个小女孩。

“传承机制已启动。”AI继续道,“每位候选者体内均携带‘共鸣基因’,由苏婉清博士于1980-1982年间秘密植入。激活方式:接触原始声源,并产生情感共鸣。”

黄秀兰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难怪……难怪我昏迷时说的那些话,不是我自己的记忆。是有人借我的嘴,在给未来的孩子留教材。”

当夜,众人围坐会议室,争论不休。

“我们要不要唤醒她?”陈小雨问。

王振国咳着血痰:“不能。她的意识维系着整个网络,一旦苏醒,系统可能崩溃。”

张卫东握紧拳头:“可就这么让她一直睡着?像个电池一样供我们提取能量?”

林婉静静看着监控画面中苏婉清沉睡的面容,忽然开口:“也许……她并不觉得痛苦。对她来说,时间早已失去意义。她在等的,不是复活,而是确认??确认我们真的学会了倾听。”

阿依莎点头:“所以任务变了。我们不再只是守护记忆,而是要培养新的耳朵。”

三个月后,全国首批“守夜学堂”挂牌成立。课程不教考试技巧,只训练感知力:听雨滴落瓦的节奏变化,辨风穿过树林的音色差异,甚至练习“闭眼行走”,靠回声判断空间轮廓。孩子们学会的第一件事,是每天清晨静坐五分钟,记录自己“听见了什么”。

在广州,黄秀兰收养了三个失语症儿童,用《帝女花》残谱配合振动疗法,奇迹般唤醒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深圳,一名程序员根据地铁噪音谱写出AI音乐,竟能诱发听众集体梦境,内容均为1977年考场场景。

而在喀什,艾山成立了“无声俱乐部”,成员每天轮流播放一段“空白磁带”,然后写下自己“听见”的故事。最新一期主题是:“如果你能听见风的日记,它会写什么?”

某个冬夜,扎西旺堆独自登上昆仑山麓。月光洒在塔楼水晶上,震颤如常。他取出陶罐圆盘,置于雪地中央。忽然,一道光束自天而降,笼罩圆盘。符文浮现,拼成一句话:

“传承已完成。第八代,已觉醒。”

他仰头望去,只见漫天星斗缓缓移动,排列成一首古老的《骨笛谣》五线谱。

风掠过耳际,仿佛有人轻唱。

而在千里之外的小学教室里,那个小女孩正趴在课桌上写日记:

“今天我又听见了。墙角那首歌,越来越清楚。是个阿姨在唱,她说:‘别怕,我陪你长大。’

我想告诉她,我已经开始学听风了。

等我长大了,我要把所有被忘记的声音,都找回来。”

窗外,一片雪花悄然融化,留下一道湿润痕迹,形状宛如一个小小的耳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