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照做了。
第二年春天,窗台上钻出一株蓝苗,开出一朵花,花瓣层层叠叠,形如耳朵。每当夜深人静,花蕊中便会传出极轻的哼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流行的京戏选段??正是老人年轻时常唱给亡妻听的那首。
世界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城市依然拥挤,人心依旧孤独。
可有些人开始学会,在下班路上买一束花带回家,哪怕家里没人;
有些父母开始在孩子书包里塞一张纸条:“今天我也很想你”;
有些情侣分手后,仍会寄一张明信片:“谢谢你曾照亮我。”
因为人们渐渐明白,
真正的共酿,从来不只是缸里的菌群。
而是你明知对方听不见,
却还是说了出口的那句“我爱你”;
是你在深夜翻看旧照片时,
默默流下的那滴泪;
是你把最后一口饭留给流浪猫时,
心里闪过的念头:“它大概也饿了很久吧。”
又一个春雨夜。
小春坐在共生堂门前,已是九旬老人,白发如雪,行动艰难。她手中握着一把旧刮刀,轻轻摩挲着刃口。身后,三十六口破碎的缸静静陈列,像纪念碑。
她抬头望天,雨丝斜织,一如五十年前。
忽然,厨房传来轻微响动。
她缓缓转身,看见灶台上的陶锅不知何时被打开了,米饭还冒着热气,蛋黄微微颤动,像是刚煎好。
一双无形的手,正在为她热饭。
她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
>“谢谢。”她轻声说,“这次,换我来等你。”
雨声淅沥,屋檐滴答,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回应。
而在地球另一端,纽约地铁站的广告牌上,一则公益宣传片正在播放。画面是一个上班族在地铁里低头刷手机,耳边突然响起稚嫩的童声:
>“爸爸,你今天忘记跟我说早安了。”
男人猛然抬头,环顾四周,却不见孩子身影。
他怔了几秒,掏出手机,拨通家庭号码。
接通那一刻,他哽咽着说:“宝贝,爸爸爱你。”
镜头拉远,广告牌上方,一道极淡的蓝雾悄然升起,转瞬即逝。
没有人注意到。
但有人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