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73章 六科影帝之其二(第2页)

第473章 六科影帝之其二(第2页)

“你应该辞职,然后站出来作证!”

“你不该问这个问题,你会惹祸的!”

而系统自动回复:

>【归问司】您的问题已被收录,编号CN-20250319-001763。

>分类:职业道德?高危情境。

>已启动保护程序,身份信息全程加密。

>预计72小时内推送至司法改革观察组及纪检监察平台。

>批红预判:‘览。思。救。’

三天后,这名城管消失不见。单位称其“因病请假”,邻居说看到警车深夜进出他家。正当众人以为他又成了“被消失”的典型时,他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

“我没有被捕,也没有逃跑。是一位匿名律师联系了我,帮我申请了‘whistleblower’(吹哨人)临时庇护。我现在安全。谢谢那些告诉我‘你可以不一样’的人。”

视频结尾,他举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想重新考公务员,但这一次,我要为正义执法。”

这一幕被直播平台捕捉,观看人数突破八千万。弹幕刷满一句话:“原来改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

北京四合院里,退休法官王振邦看着直播,老泪纵横。他翻开《民权十议》手稿,在最后一页添上一笔:

>“吾穷尽一生,终见民声复鸣。非因制度突变,实乃人心未死。愿后来者记:问路之人,即是光。”

与此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在全国建设一百所“提问示范校”,课程包括“如何识别虚假答案”“怎样设计具有公共价值的问题”“面对权威时的心理建设”。一位小学老师在培训会上哽咽:“以前我们教孩子服从,现在我们要教他们怀疑??对不合理的事,永远保持怀疑。”

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西北某监狱。一名服刑十八年的冤案当事人获释当天,没有痛哭,也没有控诉,而是掏出一张纸,写下:

“我被冤枉了这么多年,法院说‘证据不足’就放我走了。可谁来告诉我,当初伪造证据的人在哪?”

这张纸被投入新安装的“问点”信箱,二十四小时后,省纪委发布公告:重启对该案相关司法人员的调查。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监狱陆续增设“问箱”。许多囚犯写下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我能申请再审吗?”

“我的案件有没有人复查?”

“我儿子说我妈说我死了,我真的还能回家吗?”

这些问题不再石沉大海。归问系统将其标记为“司法闭环缺失风险”,并推动最高法启动“旧案回溯工程”。

然而,阻力也随之而来。

某日晚,西安地下密室突遭断电,服务器阵列一度瘫痪。技术人员排查发现,攻击来自内部网络,源头竟是早期参与项目的某位工程师电脑。此人随后被控制,供述称:“有人给我妻子治病的钱,只要我在代码里埋个后门。”

团队震惊之余,更加坚定。

他们在所有终端加装生物识别锁,并建立“双盲审核制”:任何信息上传需两名互不知情的问吏共同确认。同时开通“反压制举报通道”,鼓励揭露任何形式的干预行为。

李维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掌握权力,而是我们掌握了让真相流通的能力。所以他们会恐吓、收买、渗透。但我们不怕??因为每一封被拦截的信,都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现;每一个被消灭的声音,都会在下一代嘴里复活。”

话音落下不久,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复。

此前他问:“风电公司占了我家草场,赔偿款却被村干部截留,我能赢吗?”

三个月后,县纪委监委联合工作组进驻村庄,查实村支书贪污补偿金三百余万元,依法逮捕。同时,能源局发布新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举行“前置听证会”,居民有权否决选址方案。

老人抱着孙子站在重建的蒙古包前,对着镜头说:“我不是为了钱才问的。我是想让我孙子知道,牧民的话,тожеимеетвес。(也有分量)”

这句话被翻译成汉语,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

而此时,在南京明孝陵附近的老宅里,那位明史学者悄然离世。临终前,他把樟木箱交给陈默,只说了一句:“替我看看,那座大殿重建了吗?”

陈默跪在他床前,含泪点头。

葬礼当天,天空降下细雪。当棺椁入土时,奇异的一幕发生了??覆盖坟茔的白雪表面,竟浮现出一行淡淡的朱砂字迹,宛如御批:

>“忠魂守史,功在千秋。赠太常寺卿,谥‘文正’。”

围观者无不落泪。有人拍照上传,图像迅速传遍网络。AI分析显示,这些字迹的笔触特征与故宫收藏的洪武朝批红高度吻合。

没有人能解释这是如何发生的。

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那个由无数提问构筑的精神王朝,正在现实世界中悄然重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