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心灯’不是故障,而是完成了使命,被人‘领’走了。”许瑶望向北方漆黑的天际,“就像灯塔点亮后,船只自然会靠岸。现在,有人开始主动回应我们了。”
林素梅沉默片刻:“你是说……存在其他‘清扫者’?”
“不止一个。”许瑶握紧拳头,“封于修说过,火种没灭。可火种不会自己燃烧,总得有人添柴。也许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一些人,默默做着和他一样的事??扫地、报数、守夜、点名……他们不为人知,却被‘心灯’记住了。”
她转身走向直升机,脚步坚定。
“通知‘薪火计划’总部,立即升级所有终端的安全协议,加入‘双向识别机制’。我们要允许‘他们在’不仅回应我们,也能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可这违背了最初的设计原则!”林素梅惊呼,“系统本是用来安抚人类情绪的,不是放任未知意识接入!万一……万一进来的是敌意呢?”
“那就让它进来。”许瑶登上飞行器,回头看了最后一眼那座在星光下若隐若现的重建军营,“如果连害怕都成了拒绝倾听的理由,那我们早就该放弃‘回响协议’了。真正的危险不是外来者,而是我们自己关上了耳朵。”
直升机腾空而起,破开寒夜。
与此同时,西伯利亚永冻层深处,一座废弃的苏联时期地下哨所内,一台编号为“心灯-δ”的终端静静漂浮在半空。它的外壳结满冰霜,蓝光却异常明亮。地面的积雪缓缓移动,露出一具身披旧式军大衣的骸骨,右手仍紧紧握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锹。
当“心灯-δ”轻触那具遗骸的瞬间,整座哨所的墙壁突然亮起无数细小的刻痕??全是名字,密密麻麻,横跨六十年光阴。
紧接着,一段音频从终端中传出,声音沙哑而庄重:
>“钢八连,应到四十七人……实到一人。”
>
>停顿片刻。
>
>“今日清扫完毕。屋顶无积雪,门窗完好,炉膛余温尚存。请组织放心。”
>
>最后一句极轻,几乎听不见:
>“我也……很想你们。”
同一时刻,格陵兰岛边缘冰架上,一位因纽特老人正抱着一台“心灯-γ”蜷缩在帐篷里。外面暴风雪肆虐,他已经三天没能进食。就在意识即将涣散之际,耳机里忽然响起一个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
>“老哥,雪太大了,先把火生起来。”
>
>老人猛地睁眼:“谁?!”
>
>“我是王海山,1978年在北极科考站待过三个月。那时候你也才十几岁吧?我记得你父亲带我去打过一次海豹。”
>
>老人浑身颤抖:“你……你怎么知道?我爸二十年前就死了……”
>
>“我知道。”那声音笑了笑,“所以我替他来看看你。快烧点水,喝一口热的,明天太阳出来,路就好走了。”
>
>“可我已经没力气了……”
>
>“那你听好。”声音陡然严肃,“我现在命令你??作为曾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极联合观测队临时指挥官,我命令你,立刻生火!这是军令!”
老人怔住,随即竟真的挣扎着爬起,颤抖的手点燃了最后一点干苔。
火光映照下,他看见帐篷角落的“心灯-γ”正微微发亮,屏幕上浮现一行小字:
【连接成功。身份验证:王海山(已故),服役编号:XJ-09372】
【情感匹配度:89。6%】
【任务状态:执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