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唐协律郎 > 0500 宝鞍配名驹(第2页)

0500 宝鞍配名驹(第2页)

“他们携带大量蜀锦、麝香、金银器皿入境,申报数目仅为实际价值的三成。更可疑的是,其中有六匹马驮着密封木箱,经查验,内藏弩机零件,足以组装强弩十余具。”

张岱眼神骤冷:“军械走私?他想干什么?造反不成?”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有谋逆意图。”灰衣人沉声道,“但此人一路行踪诡秘,入京前曾在凤州停留七日,期间多次密会当地屯田军官。另据陇右驿传消息,近一个月来,有数支不明身份的商队频繁出入洮河流域,打着武氏旗号,实则运输铁料与皮革。”

张岱缓缓闭目,片刻后睁开:“通知裴先,让他以京兆尹职权查缉这批违禁物品,务必拿到确凿证据。同时,密切监视武温在醴泉坊的宅邸,尤其是夜间出入人员。另外??”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派人潜入陇南,查明他旧部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曾参与丝路劫掠的羌人部落,是否仍听其号令。”

灰衣人领命而去。

张岱独自坐于室内,窗外秋雨淅沥,檐下铜铃轻响。他忽然想起前世读过的一段史书:安史之乱前夕,诸多蕃将表面归顺,实则蓄养私兵、勾结边镇,终成燎原之势。而今武温虽无显赫官职,却拥有财富、人脉、武装,更有皇亲身份作为掩护,若任其发展,恐将成为另一个潜在祸源。

但他也清楚,此时若贸然揭发,未必能扳倒武温,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使武惠妃心生不满。毕竟,在她眼中,武温终究是血脉至亲,而自己只是外甥。一旦处置不当,反被扣上“陷害宗亲”的罪名,那就得不偿失了。

唯有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武温回到醴泉坊宅邸,面色阴沉地走入内堂。一名身穿窄袖胡服的年轻女子迎上前,轻声问道:“郎君,可是事情不顺?”

武温冷冷扫了她一眼:“你怎么还在?我不是让你即刻启程返回陇南吗?”

女子不动声色:“奴若此刻离去,反倒惹人怀疑。况且,那位张八郎……果然如您所说,极为棘手。”

“哼!”武温重重坐下,“他年纪轻轻,竟能看透我的每一步棋,甚至提前布局封杀。此人不可留!”

“郎君欲如何行事?”

武温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道:“明日我会去拜访几位‘老朋友’。当年我在岭南逃亡时,曾救过一个被贬的御史台小吏,如今他已在刑部任职。只要他肯帮我调阅张岱的档案,或许能找到些致命把柄……另外,你也尽快联系杨慎矜那边,告诉他,我可以提供三条通往吐蕃的秘密商道图,换取他的庇护。”

女子微微一笑:“郎君果然深谋远虑。只是……那位张八郎背后站着惠妃娘娘,若贸然动手,恐牵连甚广。”

“所以才要做得干净。”武温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最好是让他自己犯错,然后我们再顺势推一把。比如……伪造一封他与外藩通信的密函?或者,让他卷入一场贪腐案?”

“奴明白。”女子轻声道,“城东有个叫李四娘的歌妓,曾与张岱有过数面之缘。只要稍加运作,便可制造一段‘私情’,再配合几句流言蜚语,足矣污其清誉。”

武温点头:“速办。我要让他明白,什么叫‘山野之人’也能翻云覆雨!”

夜深人静,风雨愈急。

张岱回到府中,正欲就寝,忽闻门吏来报:“裴相公遣人送来一卷文书,言道‘秋寒露重,宜读旧档以醒神’。”

他心头一震,立即命人请信使入内。拆开一看,竟是厚厚一叠抄录的刑部旧案卷宗,其中赫然夹着一份关于“武攸望流放期间家属脱逃”的调查记录??原来当年武温并非单纯逃亡,而是勾结地方驿卒、伪造死亡证明,才得以瞒天过海!

而在这份案卷末尾,有一行朱笔批注,出自裴光庭亲笔:“此案牵涉甚广,涉事官员多人暴毙,疑有灭口之举。嗣后不得再议。”

张岱凝视良久,终于露出一丝冷笑。

原来,你们都在演戏。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过去?你以为你能瞒得住?

明日朝会,我便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协律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