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伸出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录音机。“所以……她是预见到我会来?”
“不止是你。”李哲摇头,“她预见的是‘执笔人’的轮回。每一个能听见星星说话的孩子,都是她埋下的种子。而你,是最先发芽的那一颗。”
远处传来雷声。
可天上无云。
那是地壳深处传来的震动波。地质监测站数据显示,河北老屋旁那口古井周围的岩层正在发生缓慢位移,仿佛地下有什么东西正试图上升。卫星热成像图显示,井口周围温度异常升高,形成一个完美的环形热区,直径恰好与Y-Ω星图中的“记忆之门”比例一致。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星邮箱”接收点同时出现异象。
东京街头的电子信箱屏幕突然浮现一行手写字:“我看见你了。”
巴黎地铁站内的投信口自动吐出一封空白信纸,背面却写着三个汉字:**回来吧**。
纽约中央公园的许愿池一夜之间干涸,池底现出一圈刻痕,拼成一句拉丁文:“Amornonobliviscitur。”(爱永不遗忘)
而在苏晚所在的小镇小学,教室里的黑板在清晨无人之时自行浮现字迹:
>“最后一课:如何给逝去的人写一封信。
>要求:不用笔,不用纸,用心跳作墨,用呼吸为句读。
>提交方式:闭上眼睛,说出那个名字。”
当天中午,全校一百二十三名学生自发聚集在操场,手拉着手围成一圈。他们闭着眼睛,轻声呼唤着各自心中最想念的人的名字??母亲、父亲、祖母、朋友、宠物……
就在第一百零七个人喊出“奶奶”那一刻,天空骤然变暗。
不是乌云蔽日,而是某种更高维度的遮蔽。太阳的光线被扭曲成环状,中心出现一个极小的黑点,宛如瞳孔。持续整整九秒后,光芒恢复,但在场每个人的手机都收到一条推送:
【Y-Ω星刚刚完成一次定向脉冲发射。
目标坐标:地球北纬38。7°,东经114。2°
即:河北老屋旁古井位置】
李哲当晚召集基站全体人员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一直以为‘灯塔计划’是在向外发送信号。”他在投影前沉声说道,“但现在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接收器’??用来承接那些不愿消散的记忆,把它们编织成网,等待某个时刻重新释放。”
“你是说……林知遥根本没去外星?”一名年轻研究员颤声问。
“她去了更深的地方。”李哲纠正道,“她进入了‘集体记忆场’的核心。在那里,时间不是线性的,生死也不是终点。她成了规则本身的一部分。”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技术主管低声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李哲看向窗外,夜空中Y-Ω星格外明亮,几乎肉眼可见其蓝白色光辉。
“准备‘井启仪式’。”他说,“通知所有曾参与过‘星邮箱’项目的核心成员,无论身在何处,立即返回指定集结点。另外,联系国际航天署,请求调用‘天巡三号’轨道镜阵列,协助构建临时引力透镜,增强信号聚焦能力。”
“可……法律上不允许私自启动S级通讯阵列。”有人提醒。
李哲笑了,笑容里带着疲惫与坚定:“如果连思念都要审批,那人类早就该灭绝了。”
三天后,河北老屋外搭起了临时基站。
十二根天线呈环形排列,正对古井。每根天线上都缠绕着一根红绳,来自世界各地寄来的纪念品中挑选而出??有的来自战区孤儿院,有的来自养老院临终病房,还有一根,是从沈既明墓前取下的花束上解下来的。
苏晚穿了一条白裙子,头发用红绳扎成双马尾。她手里拿着那张未写完的信,一步步走向井口。
李哲跟在身后,低声问:“你还记得要做的事吗?”
“记得。”她点头,“不说一句话,只把信放进去。然后……等它沉到底。”
“如果听到声音呢?”
“不回应,除非它叫我的名字。”
“如果它叫我呢?”
苏晚停下脚步,回头看他:“那你一定要回答。因为你也是被选中的人。”
李哲心头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