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枝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却遭国安部门紧急约谈。对方出示一份绝密档案:三十年前,“烛火协议”确有一支失踪小队深入南疆进行最终部署,此后音讯全无。近年卫星影像显示,该区域地下存在异常热源与规则结构轮廓,疑似人工设施。上级原本计划秘密勘探,但因风险过高搁置。
“你现在掌握的技术,可能比我们更适合进入。”负责人看着他,“但必须答应三个条件:不带媒体,不对外发布任何信息,一旦失联即视为任务终止。”
黄枝只问了一句:“我能带上孩子吗?”
对方皱眉:“太危险。”
“正因为危险,才需要他们。”他说,“成年人习惯了怀疑,可孩子还知道怎么相信。而且……”他笑了笑,“他们才是未来的接收者。”
一周后,一支特殊科考队悄然出发。成员包括黄枝、林晓、两名特种支援人员,以及由五名“凤凰徽章”优秀学员组成的少年观察团??最小的十岁,最大的十四岁,全是自愿报名。
穿越戈壁途中,天气突变,沙暴来袭。车队被迫停驻,帐篷外风吼如雷。夜里,小宇悄悄爬到黄枝身边,递给他一块温热的石头。“我在篝火里烤的,捂着手就不冷。”
黄枝接过,忽然问:“怕吗?”
男孩摇头:“不怕。你说过,风再大,也吹不散真心说的话。”
次日清晨,风暴退去。远方地平线上,一座半埋于沙丘的混凝土建筑轮廓浮现,顶部刻着模糊字样,经清理后辨认为:“守夜人哨站?壹号”。
进入内部时,所有人屏住呼吸。墙壁布满手写笔记与图表,仪器早已锈蚀,唯有一台老式磁带机仍在运转,循环播放那段SOS信号。主控室中央,摆放着一台与“凤凰耳环”惊人相似的原型机,标签写着:“感官锚定装置?试作型3号”。
而在最后一间密室,他们找到了答案??一面墙的相框里,全是孩子的照片。每张背面写着一句话:
“我相信妈妈真的爱我。”
“我说的是真的,虽然没人信。”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听我说话时,眼睛不要躲开。”
黄枝站在那里,久久不能言语。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当年实验的参与者,也是最早一批被训练“如何在谎言洪流中守住自我感知”的种子。
突然,地面轻微震动。林晓查看探测仪,脸色骤变:“地下有动静,深度约八十米,正在上升!”
警报未响,灯光却自行亮起。整座哨站仿佛苏醒。主屏幕缓缓浮现一行字:
>欢迎回家。
>你们的到来,触发了最终协议。
>现在,请做出选择:
>启动“黎明广播”??向全球同步释放所有存储真相,代价是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震荡;
>或继续封存??等待下一个世代,直到人类准备好真正倾听。
黄枝转身看向孩子们。他们彼此对视,然后齐步上前。小宇按下通讯键,声音清澈坚定:
“我们选第三个选项。”
“我们想先讲个故事。”
屏幕闪烁片刻,回复弹出:
>请开始。
于是,在这片被风沙掩埋了三十年的土地上,一个十岁的女孩率先开口:“我记得那天放学下雨,爸爸没带伞,就把外套披在我头上……”
接着是一个男孩:“我记得奶奶总把药片掰成四份吃,说自己不疼……”
然后是小宇:“我记得有一次我说班里有人偷东西,老师骂我造谣。可三个月后警察来了,证明我是对的。但我已经不敢再说了。”
声音一个个响起,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只有血肉之躯发出的最原始震颤。而随着讲述持续,哨站深处传来低沉嗡鸣,仿佛某种古老机器正因情感共振而重新启动。
黄枝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那不是数据流,而是“相信”的频率正在攀升。
他知道,这一回,他们不再只是对抗谎言。
他们在重新定义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