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 第467章 旁敲侧问求月票(第1页)

第467章 旁敲侧问求月票(第1页)

“回燕王殿下,正是万仙阵。”完颜娄室小心翼翼道。

“本来我女真军队打得上京守军毫无还手之力,眼见就要功成,萨满教忽派大批法师支援,如果只是法师也没什么,难抵我雄军吼动,气血轰杀,不过这些法师里有。。。

夜色如墨,深宫之中烛火摇曳。我坐在御书房内,手中握着那枚从大理带回来的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这玉佩是段誉亲手所赠,说是他母亲留下的遗物,与大理皇室血脉息息相关。可就在三日前,钦天监奏报,紫微垣中帝星黯淡,有客星犯斗,主帝王之位动摇。更诡异的是,太医院查出皇后已有两月身孕,而我……从未近过她的寝宫。

此事若传出去,必是一场滔天风波。我强压心头惊涛,命心腹暗中调查。今夜,终于有了回音。

“陛下。”黑影自窗棂跃入,单膝跪地,正是我派去查访的密探,“奴才查明,皇后身边新来的贴身宫女,原是西夏细作,化名柳莺,真名为李清露,乃西夏国相梁乙埋之外甥女。”

我瞳孔一缩,冷声道:“她如何进宫?谁引荐?”

“是贵妃王氏。”密探低首,“王贵妃称其精通药理,可调理龙体,故荐入坤宁宫侍奉皇后。”

王氏?我心中冷笑。这位贵妃自入宫以来便温婉贤淑,从不争宠,却在暗中布局如此深远。她是江南王家之后,先帝时便已入府为妾,如今竟与西夏勾结,图谋皇嗣真假,其心可诛!

我缓缓起身,踱步至案前,提笔写下一道密旨,盖上随身玉玺,交予密探:“即刻调京畿禁军右厢兵马,围住贵妃宫苑,不得走漏风声。另,将李清露秘密押往大理寺诏狱,严加审讯,务必问出幕后主使。”

密探领命而去,我独坐于灯下,思绪翻涌。十三年了。自那一日被萧峰背出少林,误入时空裂隙,坠入这具身体起,我便成了大宋皇帝赵顼。初时懵懂,不知身处何世,只依稀记得自己本是现代人,读过《天龙八部》,知晓萧峰、段誉、虚竹诸人之事。后来渐渐明白,此世虽为大宋,却与史书记载略有出入??契丹未灭,西夏更强,而江湖势力盘根错节,甚至能左右朝局。

我曾试图改变历史,推行新政,重用王安石,整顿军备,开科取士不拘一格。十三年来,国势渐强,百姓安居,边疆稍稳。可就在我以为一切步入正轨之时,命运再次露出獠牙。

那夜梦中,我又见到了萧峰。他立于雁门关外,披发持刀,目光如电。“你非此世之人,”他说,“然既居其位,当承其责。莫忘初心,亦莫违天道。”

醒来后,我汗湿重衣。难道这一切,真是命中注定?

次日清晨,朝会之上,风平浪静。百官奏事如常,唯有御史中丞韩缜上奏,言近日京中流言四起,谓“龙种非真”,恐动摇社稷根本。我沉声斥之:“妄议宫闱,蛊惑人心,该当何罪?”遂将其贬为郴州司马,即日离京。

退朝后,内侍来报:李清露已在诏狱招供,确系西夏派遣,任务便是借调理皇后身体之机,以药物控制其经脉,再由精通易容之道的术士替换宫女,制造皇后怀有龙嗣之假象。而真正目的,是要在皇子出生后,逐步掌控东宫,最终扶持傀儡登基,使大宋沦为西夏附庸。

我怒极反笑:“好一个梁乙埋!竟敢染指我大宋江山!”

当即下令,将李清露凌迟处死,三族连坐;贵妃王氏削籍幽禁冷宫,终身不得复见天日;牵连官员二十七人,或斩或贬,一时朝堂震动。

然此事并未就此终结。

三日后,大理寺卿呈上一份密档,乃是从李清露随身携带的铁盒中搜出的一封密信,用西夏文书写,译成汉文后内容令人骇然:

“若计划不成,则启用‘伏龙’。此人已在汴京潜伏多年,身份尊贵,血统纯正,且与南诏、吐蕃均有联络。一旦发动,可令宋室自乱,天下归心。”

伏龙?我反复咀嚼这个名字,忽然心头一震。

我记得,在三年前册封太子时,曾有一位宗室老臣反对,说当今太子生母出身卑微,恐非纯正赵氏血脉。那人名叫赵元俨,乃太宗之孙,仁宗叔辈,因早年卷入宫廷政变被贬岭南,近年才被赦召回京,居于城南别院,极少露面。

莫非……他是伏龙?

我立即召来枢密副使章?,命其彻查赵元俨近年行踪。结果令人震惊:此人每月十五必赴城外白马寺诵经,而寺中主持法号“智光”,竟是当年大理国护法国师枯荣大师的弟子!更巧的是,此人曾在熙宁八年游历南诏,与段延庆有过密谈。

段延庆?那个四大恶人之首,妄图夺回大理皇位的跛脚书生?

我脑中灵光一闪,仿佛拨开迷雾。若赵元俨真与段延庆勾结,借助大理秘术伪造血脉,再通过宗教影响力煽动宗室叛乱,那这场阴谋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庞大。

当夜,我换上便服,亲率十二名精锐禁军,悄然前往白马寺。

月光洒在古刹青瓦之上,钟声悠远。我们潜入后殿,只见赵元俨正与智光对坐弈棋,案上香烟袅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