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 第468章 当年大秘求月票(第2页)

第468章 当年大秘求月票(第2页)

正当我思索之际,边关再传噩报:狄咏虽率军收复兰州失地,但西夏并未撤兵,反而增派铁鹞子精骑三万,屯于横山一线,似有深入关中之意。更糟的是,粮道屡遭截断,军中已有断炊之危。

与此同时,南方传来急讯:荆湖南路爆发民变,数千流民围攻潭州府衙,打出“迎北帝、诛伪君”旗号!领头者自称“赵氏遗脉”,能呼风唤雨,百病不侵,百姓争相追随,声势浩大。

我几乎可以断定,这又是段延庆一手策划的舆论攻势!借民间信仰之力,制造“真龙现世”的假象,动摇民心。

朝堂之上,群臣惶恐。有谏议大夫提议暂避洛阳,待局势稳定再返京师;也有老臣主张废太子、立新储,以平众怒。唯有王安石之子王?挺身而出,叩首力谏:“陛下十三年励精图治,百姓蒙恩,岂因区区谣言而自乱阵脚?今日若退,便是向奸佞低头!请陛下坚守汴京,整肃内奸,内外并举,则贼寇自溃!”

我望着这位年轻官员,心中感慨万千。王?虽不及乃父锋芒毕露,却更具沉稳之气。我点头允诺,随即颁布三道圣旨:

其一,命韩维镇守东京,整顿治安,凡散布“北帝”谣言者,一律斩首示众;

其二,调熙河路经略使王韶率蕃汉联军两万,驰援西北,务必切断西夏补给线;

其三,启用已被贬谪的苏轼为江西安抚使,前往潭州平乱,许其便宜行事,招抚为主,剿杀为辅。

此外,我还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决定:**开放武选,凡有才勇之士,不论出身,皆可应试,入选者直接授校尉之职,编入神卫军**。

此举震动朝野。许多世家大族纷纷抗议,称“寒门子弟岂能执兵柄?”但我毫不动摇。如今非常之时,唯有打破门第桎梏,方能凝聚真正忠勇之士。

就在诏令下达当日,一名白衣少年闯入宫门,自称姓岳,名飞,相州汤阴人,愿以一身武艺效命朝廷。他年方十六,目光如炬,拳风凌厉,竟能徒手击碎青石板。我亲试其能,大为惊叹,当场授予“御前先锋校尉”之职,命其统领newly组建的“破虏营”。

看着那少年单膝跪地、誓言效忠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然而,真正的风暴,仍在酝酿。

七日后,太子病情再度恶化,四肢开始抽搐,口中吐出黑色血丝。张守真诊断后脸色惨白:“陛下……毒已入心脉,若不找到解药源头,七日内必亡!”

我几乎崩溃,却强忍悲痛,下令彻查皇宫每一寸土地。终于,在御花园一处废弃井底,发现一块刻有古怪符文的石碑,碑文以契丹文与梵文混合书写,经翻译后内容令人震怖:

>“生死符者,非止于体,亦存于魂。欲解其毒,须得‘北冥真气’灌顶三日,辅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心法引导,方可拔除。”

北冥真气?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这两门武功,分明是逍遥派镇派绝学!而当今世上,唯一可能掌握完整传承之人,只有……**虚竹**!

可虚竹早在数日前便已离去,留下书信说要回灵鹫宫处理叛乱,短期内无法返回中原。

难道太子注定难逃一劫?

那一夜,我独自坐在太子寝宫外,听着屋内太医焦急呼喊,心如刀绞。忽然,窗外闪过一道灰影。我猛然抬头,只见一名老僧立于雨中,披着破旧袈裟,手持一根竹杖,面容枯槁,双眼却如深潭般幽邃。

“陛下。”他开口,声音沙哑,“贫僧奉少林掌门之命而来。”

我浑身一震:“你是……玄慈方丈?”

他摇头:“贫僧法号**慧觉**,乃当年雁门关外,与你一同坠崖的那位‘带头大哥’之弟。”

我呼吸停滞。原来,他竟是萧远山的亲弟弟!

“家兄临终前嘱托,若有朝一日宋室有难,少林必出手相助。今观天下乱象,妖氛弥漫,正是兑现誓言之时。”

我不顾身份,深深一拜:“恳请大师救我孩儿一命!”

慧觉叹息:“生死符之毒,非人力可轻易化解。但贫僧曾在藏经阁研习逍遥遗篇,或可尝试以‘易筋经’配合‘洗髓经’之力,替太子疏导经脉,压制毒性蔓延。”

“能撑多久?”我急问。

“若每日施针导气,或可延命月余。但若找不到真正的解药,终究难逃厄运。”

我咬牙:“只要有一线生机,朕不惜一切代价!”

当夜,慧觉便开始施救。他以银针刺入太子百会、膻中、命门等大穴,再运起少林无上内功缓缓输入体内。整整三个时辰,汗水浸透袈裟,直至东方既白,太子呼吸方才趋于平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