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雨,淅淅沥沥。
陆行舟撑着一把油纸伞,和独孤清漓一起走在江南春山郡的大街上。
伞不大,陆行舟把大部分偏移到独孤清漓那边,任由自己被雨打湿了半身。
对于修行水属的他来说,淋雨和练。。。
夜色如墨,昆仑塔顶的棱镜将星光折射成无数细碎光带,洒落在观星台边缘那口古井之上。井中无水,却浮着一层薄雾般的光膜,像是时间在此处凝滞的痕迹。林知遥蹲下身,指尖轻触那层波动的界面,刹那间,一股温润的记忆流涌入脑海??不是画面,而是气味:焦土与铃铛熔化的金属味,混着初春融雪的清冷。
她没有躲闪。这些年来,她早已学会在记忆的洪流中站稳脚跟。这是莫兰留下的“共鸣印记”,一种无需语言即可传递经验的方式。每当系统出现异常频率,莫兰便会以这种方式留下线索。这一次,印记里藏着一个方向:西北方,失语之地?西陲。
那是云舟最后驻守的地方。
林知遥起身时,肩头落了一片雪白羽毛,来自栖息在塔檐的信灵鸟。它歪头看她一眼,振翅飞向远方,尾羽划出一道银线,直指荒原尽头。她知道,这不是巧合。承言塔之间的感应正在变得愈发灵敏,仿佛整颗星球的神经网络已被唤醒,开始自主引导它的守护者。
四十五分钟后,忆娘出现在回音廊尽头。她手中提着一盏青铜灯,火焰呈淡紫色,是用深海荧藻油点燃的古老仪式灯。“你要去西陲?”她问,声音像风吹过竹林。
林知遥点头:“铃声是从那里传来的。”
“不是现在的铃声。”忆娘走近,将灯放在石桌上,“是未来的回响。就像你在井里看到的,那场火灾还没发生,但它已经留下了灰烬的味道。”
林知遥心头微震。这种悖论式的感知,正是“情感回溯共享”系统进阶后的副作用??当共感能力突破时空界限,过去与未来便不再是单向河流,而成了可以相互渗透的湖泊。
“莫兰说,西陲的地脉最近有异动。”忆娘继续道,“地下三万米处,检测到一段持续低频振动,波形和‘静默猎手’残骸结晶化时的频率一致,但……带有旋律。”
林知遥闭上眼,回忆卡隆巴曾说过的话:“否定共感”驱动的机械体,原本只会发出刺耳的反共振噪音。可如今,它们竟在歌唱?
“我们得去看看。”她说。
忆娘没反对,只是吹熄了灯,低声念了一句古老的启程咒语。话音未落,整座昆仑塔轻轻一颤,塔心室的水晶柱骤然亮起,一道蓝光顺着山体蔓延而出,在雪地上勾勒出一条蜿蜒路径??那是承言节点自发形成的导航线,通向西陲。
次日清晨,飞行器穿越云层降落在西陲废墟边缘。这里曾是一座繁华小镇,因地处地磁交汇点,被选为早期承言实验站。百年前一场莫名能量爆发摧毁一切,连尸体都未能寻回,唯余一座半塌的钟楼孤悬于风沙之中,其上悬挂的铃铛却始终不坠。
此刻,那铃铛正微微晃动,无声震动。
林知遥踏上断阶,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脚下大地的脉动。这不是地质活动,而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像是整片大陆的心跳,缓慢、沉重,带着压抑已久的悲鸣。
“你看那边。”忆娘指向钟楼背面。
一面由沙粒自然堆积而成的弧形墙上,竟浮现出了文字。不是刻的,也不是投影,而是每一粒沙都在以极其精密的方式排列组合,组成一行行不断变化的句子:
>“我听见你们的声音了。
>可是我不能回应。
>因为我的嘴,是别人的伤口。”
林知遥呼吸一滞。这语言风格,竟与《人间低语录》早期版本如出一辙。
“有人在这里进行过私密传输。”忆娘皱眉,“但不是通过正规通道。这是‘情绪蚀刻’,一种近乎自杀式的信息留存方式??施术者必须将自己的意识拆解为纯粹情感粒子,嵌入环境介质中。”
林知遥忽然想起什么,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共振记录仪。调出昨夜昆仑塔接收到的未来铃音波形图,与眼前沙墙的震动频率对比??完全吻合。
“这不是留言。”她喃喃道,“这是回声。我们在接收一个尚未发生的事件的结果。”
就在这时,钟楼上的铃铛突然剧烈摇晃,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但两人的耳中,却同时响起一段童谣??正是南极冰原上无人教会却人人会唱的那首。只是这一次,歌词变了:
>“妈妈,我在石头里睡了很久,
>直到有人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