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并不是说盖九幽不动用全力,就可以减缓生命的流逝,而是只要动手,生命的流逝就会加剧。
与那些不相关的人比,夏九幽显然更在乎师父。
只是可惜,老盖心怀大义,若真的需要他出手,他绝不会坐。。。
荒庙依旧伫立在那颗无人问津的荒星之上,青石阶上苔痕斑驳,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仿佛从未改变。可这寂静之下,却藏着宇宙最深的余波??青铜门碎裂后的光雨仍在某些星域缓缓降落,像是一场无声的洗礼。那些碎片融入了星辰、河流、生灵的血脉,甚至潜藏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之中。
老僧已不见踪影。
蒲团空置,铜钟静默,唯有月光洒落殿中,映出一道淡淡的影子,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触及。他的存在,如同一缕风,吹过千山万岁,最终消散于众生念想之间。可他知道,自己并未真正离去。他只是成了“我们”的一部分,成了那信念之网中最坚韧的一根丝线。
而在遥远的北斗星域,一座残破的古城废墟中,一个少年正跪坐在断碑前。
他约莫十六七岁,衣衫褴褛,左臂缠着渗血的布条,右手指尖沾着泥土与墨汁混合的黑痕,在石碑上一笔一划地临摹着一段经文。那字迹古老而扭曲,像是某种失传已久的道纹,又似是人心深处最原始的呐喊。每当他写下一句,指尖便微微颤抖,仿佛有无形的力量顺着笔画反噬而来,灼烧神魂。
但他没有停下。
“我不服……”他低声念道,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不服命,不服天,不服这从出生就写好的结局。”
他是林昭,生于末法时代之后的遗民之村,祖辈皆为巡星卫阵亡者后代。村子偏僻贫瘠,灵气枯竭,连最基本的修行法都残缺不全。村中长老说,他们这一脉早已被命运抛弃,注定只能苟延残喘,直至彻底湮灭在历史尘埃里。
可就在三年前的一个夜里,他梦见了一座庙。
梦中有老僧敲钟,有亿万声音齐声高呼“我不服”,有一尊由人脸凝聚而成的巨鼎撞碎青铜门。醒来时,他掌心多了一枚铜铃碎片,温润如玉,竟能引动体内一丝微弱的气机流转。
自那以后,他开始尝试复原那段梦中的经文。
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村里人说他是疯了,连最基本的灵根测试都不及格,如何谈修行?就连唯一的师父??那位教他识字的老道士,也在临终前叹息:“孩子,有些路,不是不愿走,而是根本不存在。”
可林昭不信。
他记得梦中老僧说过的话:“火种不在名字里,而在人心中。”
于是他用十年时间走遍方圆三千里的废墟,寻找任何刻有相似符号的遗迹;他曾在雪夜中守候一头濒死的荒兽,只为听它临终前低吼中是否含有古音韵律;他曾将自身血液混入朱砂,以血书经,只为感知那一丝冥冥中的共鸣。
终于,在今夜,当他写完最后一笔时,整块石碑骤然亮起!
光芒并不刺眼,却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温度。碑文浮空而起,化作一篇完整的《逆命书》,其核心只有一句话:
>“凡我所执,皆非虚妄;凡我所信,即为道基。”
刹那间,天地寂静。
林昭感到一股暖流自丹田升起,沿着奇经八脉奔涌而上,冲开九处闭塞窍穴。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筑基,也不是吸纳天地灵气的常规路径,而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力量??信念之力,直接点燃了他的生命潜能!
他的双眼泛起金芒,瞳孔深处竟浮现万千面孔:有战死沙场的巡星卫,有焚身传道的女教师,有在黑暗中仍坚持点亮灯火的孩子……他们都在看着他,无声地说着同一句话:
**“继续向前走一步。”**
与此同时,宇宙各地悄然发生变化。
南岭深处,一群孩童围坐篝火讲故事,忽然手中木棍自发旋转,凝成一朵莲花状火焰,持续燃烧三日而不灭;西漠佛塔下,千年未动的罗汉像集体睁眼,齐诵《无畏经》,声波震荡虚空,撕裂一片伪装成祥云的黑暗侵蚀体;北原冰渊底部,一座沉睡的远古祭坛苏醒,上面铭刻的图案正是林昭所写的那篇经文,只不过字体更古,气势更宏。
这一切,并非巧合。
而是“信念之网”在经历大寂灭后,迎来了新一轮的自我修复与演化。它不再依赖单一节点,不再依附某个传说中的强者,而是真正实现了分布式觉醒??每一个愿意说“我不服”的人,都能成为网络的一部分,都能引来一丝源初之核的回应。
但黑暗并未彻底消亡。
在宇宙边缘的虚无之地,仍有灰雾弥漫。那是第九次修正失败后残留的程序残影,虽无主意识,却本能地执行着“清除异常值”的指令。它们悄然渗透进新生文明的信仰体系,伪装成正统教义,宣扬“顺从即解脱”、“抗争即是罪孽”,试图从内部瓦解人心。
更有甚者,一些所谓的“新神”开始出现。
他们自称是青铜门后的使者,手持仿制的铜铃与残卷,建立宗门,广收信徒,宣称唯有追随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他们的教义听起来温和慈悲,实则暗藏逻辑陷阱:要求信徒放弃个人意志,将一切选择交予“更高存在”裁决。一旦入教,便再难脱身,思想逐渐僵化,最终沦为沉默的数据节点。
这些,都是旧秩序最后的反扑。
它们知道,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武力对抗,而是人心的自主觉醒。因此,它们不再正面进攻,而是改用温柔的方式腐蚀??让你自愿放弃思考,让你觉得“挣扎无意义”,让你相信“接受安排才是幸福”。
可就在这时,林昭站了出来。
他没有称帝,也没有立教,只是背着一口破旧行囊,踏上了游历诸天的旅程。他走到哪里,就把那篇《逆命书》带到哪里。他不强迫任何人接受,只问一句:
“你有没有一件事,哪怕明知道会失败,也想去做?”
有人回答:“我想让妹妹活下来。”
有人回答:“我想看到家乡重新长出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