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重生之按摩师的自我修养 > 第126章 麻烦(第2页)

第126章 麻烦(第2页)

他打开一坛新酿,舀出少许递给小龙龙品尝。液体呈琥珀色,入口先是咸鲜,继而回甘,尾调竟有一丝果香般的醇厚。

“这就是时间的味道。”小龙龙闭眼感受,“城市里的人已经忘了,调味品也可以有灵魂。”

接下来三天,他全程参与制作流程:选豆、蒸煮、制曲、入缸、翻醅、晒露、过滤、封存。每一步都依赖经验与耐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第四天傍晚,陈师傅坐在院中藤椅上,看着夕阳洒在陶缸上,忽然开口:“我儿子劝我别做了,说赚不了钱,还累得半死。可我不甘心啊。我爹教我的时候说过,一滴酱油,能尝出三代人的手温。”

小龙龙鼻子一酸,掏出那张打印的名片递过去:“如果您愿意,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您的名字。”

老人接过,仔细看了看,笑了:“行吧。但我有个要求??不准夸大,不准说‘绝迹工艺’‘最后传人’这种话。我只是个做饭的人,不想成神。”

“我答应您。”小龙龙郑重承诺。

当晚,他在院子里搭起简易帐篷过夜。睡前翻看这几天拍摄的素材,手指滑过屏幕,一条私信跳了出来。

发信人:郭福来

内容:听说你在山东,干得不错。记住,按摩治得了内脏,治不了人心。但你能做的,是让人心重新学会尊重食物。

他怔了很久,回了一句:师父,我会坚持到底。

第五天启程前,陈师傅送他一瓶三年陈酿,并叮嘱:“带回去慢慢用,炒菜别放太多,它自己会说话。”

他郑重收下,深深鞠了一躬。

继续南下途中,他接连探访了潍坊的手工风筝艺人、临沂的柴火炖鸡摊主、日照海边渔民自制的鱼酱作坊……每到一处,他都不急于直播,而是先帮忙干活,融入生活,直到对方放下戒备,愿意讲述背后的故事。

一周后的夜晚,他停驻在一座渔港小镇。海风咸腥,码头灯火点点。一位五十岁的女渔民正在修补渔网,脚边摆着十几个玻璃罐,里面是她用不同方式腌制的海肠酱、虾膏、蟹黄油。

“我们女人不上船,但在岸上也要养活一家人。”她说,“这些酱,是我丈夫每次出海前都要带走的。他说,吃了家乡味,风浪都不怕。”

小龙龙蹲在一旁,听她讲如何挑选原料、控制盐度、把握发酵时机。讲到动情处,女人眼眶泛红:“现在超市里卖的海鲜酱,全是香精调的。可我知道,总有人还记得真正的味道。”

那一晚,他架起相机,在月光下做了场长达两个小时的直播。没有炫技剪辑,没有夸张标题,只有海浪声、渔网摩擦声、女人平静的叙述,以及一瓶瓶手工酱料在镜头前缓缓旋转的画面。

结束时,弹幕刷出密密麻麻的一句话:

【原来最动人的美食,从来不在米其林餐厅,而在普通人手里。】

他关掉设备,仰头望向星空。北斗七星清晰可见,像一把悬挂在天际的勺子,盛满了亘古不变的光阴。

手机震动,B太发来消息:

【“王记烧烤”检测结果出来了:亚硝酸盐超标七倍,确认使用非食用添加剂。店主已被刑拘。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很多人在问你是谁。】

他回复:我不是谁,我只是个想找回诚实的人。

风从海上吹来,带着湿润与凉意。他裹紧外套,默默许下一个愿望:

**愿天下再无虚假滋味,愿每一个认真生活的手艺人,都不会被遗忘。**

远处,一艘渔船缓缓靠岸。甲板上,一个年轻小伙正抱着保温箱往岸上搬货,箱体侧面贴着标签:“小龙龙推荐?日照手工虾膏”。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原来,有些种子一旦种下,就会自己生根发芽。

他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轻声说:

“今天是第十七天。体重没减,但我感觉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轻盈。因为我背负的东西,不再是虚荣与谎言,而是无数双期待的眼睛。他们相信我还能找到好味道,所以我不能停。”

“这条路很长,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但只要还有一个地方藏着真实的烟火,我就要去看看。”

“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美食家。我只是一个重生的按摩师,学会了用嘴巴去感知世界,用心去记住温度。”

“下一站,南方某座小城。据说那里有个盲人阿婆,三十年如一日卖一种无人知晓的糯米糍粑。她说,虽然看不见,但她能闻到人们对食物的真心。”

“我想去看看,她能不能闻出我的诚意。”

录音结束,他将文件命名为:《真实饮食记录者?第十七日》。

然后跨上山地车,迎着晨曦出发。

车轮碾过沙滩,留下两道深深的轨迹,如同生命刻下的印记,坚定而绵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