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说好当闲散赘婿,你陆地神仙? > 第281章 所幸此人是友非敌求月票(第1页)

第281章 所幸此人是友非敌求月票(第1页)

“说说吧。”

看到老太爷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陈逸平静的脸上露出些许笑容。

很浅,但是很真诚。

这次他来找老太爷本就有开诚布公的打算。

原因有二。

一者他的谋划之中,老太爷。。。

风起时,那半块红布在阿满手中轻轻翻飞,像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孩子们仰头望着,目光里不再有疑惑,只有渐渐亮起的光。他们不懂“苏禾”这个名字背后藏着多少雪岭血战、多少魂丝断裂的代价,但他们知道??这布曾裹过伤,写过名,挡过风雨,也点燃过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清晨。

阿满将红布收回袖中,转身走进堂屋。案上堆满了新来的信笺,有的用粗麻纸糊成,有的墨迹被雨水晕开,字却一笔不苟;有南方孩童寄来的《忆童谣》抄本,页脚画着歪歪扭扭的小花;也有北方老兵颤抖的手书:“我记不清战友的脸了……但还记得他的名字,叫陈二牛。他替我挡了一箭,死在黄河渡口。先生,您能帮我写下来吗?”

他提笔蘸墨,在墙上缓缓写下“陈二牛”三字。炭条划过砖石,发出细微沙响,仿佛唤醒沉睡百年的回音。就在最后一笔落定时,墙上的名字再次微微震颤,如湖面泛起涟漪。那些原本静止的文字开始流动,重新排列,竟勾勒出一条横贯东西的古道,与先前南北之路交汇于落槐镇,形成一个巨大的“十”字形光脉。

小桃跑进来,手里捧着一碗热粥:“先生,吃点东西吧。”她看见墙上的异象,怔住了,“这……这是地图?还是……路?”

“是人心走出来的路。”阿满轻声道,“你看,每一点光,都是一个人记得另一个人的结果。”

就在此刻,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少年踉跄奔入,衣衫破烂,脸上沾满尘土,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竹筒。他扑通跪下,声音嘶哑:“明心书院……可还有先生收信?我是从西漠来的,走了三个月……只为送这一封。”

阿满连忙扶起他,接过竹筒。封泥已裂,显然途中多次颠簸。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卷羊皮纸,字迹极细,密密麻麻,竟是以针尖刺写而成,每一行都带着血痕般的暗红。

>**“致天下守名者:**

>我是西漠‘断碑村’最后的记录人。十年前,黄沙吞村,七十二户人家一夜消失。官府说我们从未存在,族谱焚毁,墓碑推平。可我知道,我的女儿小穗还在那片沙丘下,她临死前攥着我的手说:‘爹,别让人忘了我。’

>这十年,我每日挖沙寻碑,拾骨刻名。如今双眼已盲,手指溃烂,唯余一口气未断。今将所录七十一名村民之姓氏附于此,恳请诸君代为书写,哪怕只一人记得,她便不算彻底死去。

>若有来世,愿我化作风,吹过你们的学堂窗前,听一声‘小穗’被念出口。”**

落款无名,仅画了一朵干枯的沙棘花。

堂内一片寂静。连最调皮的孩子也屏住了呼吸。阿满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走到墙前,取下一支新炭条。他没有立刻写字,而是先对着空气,轻轻说了三个字:“林小穗。”

声音很轻,却像刀锋划破夜幕。

接着,他一笔一划写下她的名字。每一个转折都极慢,极稳,仿佛不是写在墙上,而是刻进天地规则之中。当最后一个点落下,整面墙骤然亮起,一道金色光纹自“林小穗”三字扩散开来,如同涟漪撞上了旧日记忆的堤岸。

刹那间,窗外狂风大作,黄沙凭空浮现,旋转凝聚,竟幻化出一座残破村落的轮廓。矮墙、土灶、倒塌的篱笆……甚至还能听见隐约的狗吠与孩童嬉笑。而在村口老柳树下,站着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朵沙棘花,正朝这边挥手。

“那是……真的吗?”一个小男孩颤声问。

“是真的。”阿满眼中有泪,“只要有人记得,她就活着。”

那一夜,明心书院灯火通明。所有学生自发起身,拿起炭条、毛笔、木炭,在纸上、在地上、在墙上,一遍遍书写那七十一个名字。有的字歪斜难辨,有的重复涂抹,但他们写得极其认真,像是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而千里之外的西漠,那片早已被黄沙覆盖的废墟之上,忽然刮起一阵清风。风过处,沙层缓缓退去,露出一块半埋的石板,上面赫然刻着一行小字:“林小穗,七岁,喜甜,爱笑,死于护弟。”

与此同时,南方某座深山中的石窟内,一位白发老尼正借着油灯抄录《补遗》。她忽然停下笔,抬头望向洞口。月光洒进来,映照在她面前摊开的册子上,原本空白的一页,竟自动浮现出七个陌生名字,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西漠?断碑村”。

她合掌低语:“善念所至,魂归有路。”

***

数日后,朝廷使者抵达落槐镇。

不同于以往趾高气昂的官员,这位身着青袍的年轻人神色谦和,手中捧着一方紫檀木匣。他在书院门前下马,亲自叩门求见阿满。

“学生李承言,奉御史台之命而来。”他躬身行礼,“此匣乃陛下亲赐,命我务必亲手交予先生。”

阿满皱眉:“陛下?我不过一介草民,何劳天子垂顾?”

李承言微笑:“因您做的事,已震动朝野。半月前,京中太庙突现异象??百年尘封的功臣名录竟自行翻页,停在‘贞元三年阵亡将士’一栏。其上原本空白的三百零七人姓名,一夜之间尽数显现,字迹与先生所用炭条极为相似。”

众人哗然。

“更奇者,宫中藏书阁《永宁实录》无故自燃,灰烬中却留下一行清晰墨字:‘百姓不死,史不可欺’。钦天监测算方位,指向正是落槐镇。”

阿满沉默良久,才接过木匣。开启刹那,一道温润光芒溢出??里面并非金银赏赐,而是一枚玉简,正面镌刻四个古篆:**“正名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