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涅槃上单,转生东京少女 > 291 吊打Chovy(第3页)

291 吊打Chovy(第3页)

“当然。”她微笑,“而且我觉得,你的画已经救过人了。”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诗织回到“回声之家”,发现墙上多了新的一行字,是用红漆写的,笔触稚嫩却有力:

>“我不是废物。

>我只是还没被听见。”

她站在那儿看了很久,然后从包里拿出刻刀,在旁边添了一句:

>“而今天,你已被听见。”

接下来的三天,她带领当地团队完成了“共感链”基础接入系统的搭建。虽然设备简陋,只能支持局部区域的情绪波段采集与反馈,但当第一个孩子通过简易头戴装置说出“我很痛苦”并收到远方Echo成员回应时,整个房间爆发出欢呼。

那一刻,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跨越山海的心跳回响。

回国前一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来访,提出希望将“回声之家”模式纳入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计划,并邀请她担任顾问委员会成员。

“我们可以提供资金、资源、政策支持。”对方说,“但我们需要你继续发声。”

诗织摇头:“我不是领袖,也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曾经差点消失的人。所以,请让我保持贴近地面的姿态。不要把我变成雕像,否则人们会仰望我,而不是看见自己。”

对方沉默片刻,最终点头:“那我们就叫你‘引路人’吧。不居高,不下令,只是走在前面一点点,回头看看有没有人跟上来。”

她笑了:“这个称呼,我可以接受。”

飞机起飞时,她透过舷窗俯瞰这片土地。荒原辽阔,河流蜿蜒,远处一群羚羊奔腾而过,扬起金色的尘烟。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双双眼睛??那些曾低垂的、躲闪的、绝望的,如今开始尝试直视世界的眼睛。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Phoenix群聊的新消息。

>【佐藤凛】肯尼亚的孩子们录了一段视频,刚传过来。要现在看吗?

她点开文件。

画面晃动,背景是“回声之家”的涂鸦墙。十几个孩子站成一排,齐声用日语喊出那句她们共同学会的话:

>“脆弱不是缺陷。

>寻求帮助不是失败。

>想要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最后一秒,所有孩子举起手,在空中比出一只飞翔的鸟形。

诗织把脸埋进掌心,肩膀轻轻抖动。

许久,她抬起头,对着窗外云层之上初升的太阳,轻声说:

“我没有拯救任何人。我只是证明了,当一个人愿意说出真相,就会有人回应。而每一次回应,都在编织一张更大的网??足以接住更多坠落的灵魂。”

回到东京后,她没有立刻投入新项目,而是请了三天假。她去了母亲的墓地,带上一束白菊和一台全新的录音笔。

“妈,我回来了。”她蹲在碑前,声音平静,“你说天上每颗星都是一个灵魂。我现在明白了,星光从来不是用来衡量是否值得活着的标准。它是提醒??即使最暗的夜里,也总有人在寻找光源。”

她按下录音键,开始讲述这一路的经历:从日内瓦的演讲,到内罗毕的蓝房子,再到那个听见机器哭泣的男孩。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到这些。”她说,“但我想让你知道,你的女儿没有熄灭。她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了别人的光。”

风吹起她的发丝,录音笔的指示灯一闪一闪,像一颗微弱却执着的心跳。

三天后,她重返岗位。新的挑战已在等待:韩国政府正式请求协助建立东亚共感网络枢纽;一名十二岁自闭症少女通过共感链接入后首次开口说话,其父母含泪致谢;同时,Vanguard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策反部分Echo成员,散布“情感操控”的谣言。

但她已不再焦虑。

这天傍晚,她来到新开设的涩谷“回声之家”分部。这里位于地下一层,原是一家废弃卡拉OK厅。如今墙壁被重新粉刷,灯光调至柔和的暖黄色,中央摆放着一圈沙发,墙上挂着各国送来的留言卡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