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 第六百一十章 完成收购签约(第2页)

第六百一十章 完成收购签约(第2页)

散会后,林远独自留在办公室。他打开抽屉,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多年前他刚入职时与叶开的合影。背景是还在施工的实验室,两人穿着工装,笑容灿烂。

他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老师……我们做到了。”林远声音哽咽,“您说的每一步,我们都走通了。”

电话那头传来轻微的呼吸声,许久,才响起一道沙哑却温和的声音:“好啊……我就知道,你们一定能点亮它。”

---

一周后,叶开病情突然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

医生告诉石大娥,他的肝脏功能已严重受损,肾脏也开始衰竭,最多还有两个月。

她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手里攥着那份尚未完成的文稿。夜很深了,走廊灯光昏黄,护士脚步轻缓。她想起第一次见叶开的情景??那是在一次产业园区评审会上,所有人都在谈GDP、招商引资,唯独他站起来说:“科技不是数字游戏,它是无数普通人用青春堆出来的信仰。”

她忽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死磕到底。

第二天清晨,她联系了出版社,将手稿命名为《追光者》,并附上一封信:【请务必尽快出版。有些人等不到书印出来。】

同时,她向发改委递交了一份建议案:设立“叶开科技精神奖”,用于表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长期坚守、甘于寂寞的科研工作者。

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三天后,国务院办公厅便作出批复:同意设立专项荣誉,并纳入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筹备工作。

消息传到医院时,叶开正靠着枕头看书。他听完吴老的转述,只是淡淡一笑:“挺好。比我名字更重要的是,别让后来人寒心。”

那天下午,阳光格外明亮。一群来自各地高校的年轻工程师自发组织前来探望,他们举着横幅,上面写着:“您点燃的光,照亮了我们的路。”

叶开让人扶他坐起来,挨个握手,听他们讲述如何受他论文启发走上光伏道路。有个女孩红着眼睛说:“我读研时写的毕业设计,就是基于您发表在《太阳能学报》上的那篇非真空沉积模型。当时导师说这想法太激进,不可能成功。可我还是选了它,因为我相信您。”

叶开点点头,轻声说:“谢谢你们,还愿意相信。”

当晚,他精神出奇地好,甚至喝了半碗粥。夜里十一点,他让护工拿来纸笔,写下最后一段话: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许这项技术仍会遭遇挫折,也许资本最终会选择更稳妥的路径。但只要还有人记得,曾经有一群人在风雨中守护过一颗火种,那就够了。

>

>我不是重生者,不曾预知结局。我只是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夜晚,选择了再多试一次。

>

>若有一天,你在阳光下看见一片轻薄如纸的黑色电池板,安静地为城市供电,请替我摸一摸它的温度。

>

>那是我,和所有没能走到最后的人,留给这个世界最温柔的倔强。”

写完,他合上本子,望向窗外星空。

凌晨三点十七分,心电监护仪发出持续警报。医护人员迅速赶到,抢救持续四十分钟,终未能挽回。

黎明破晓前,天空最黑暗的时刻,叶开安详离世,享年五十二岁。

---

全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讣告,称其为“中国新型光伏技术奠基人”。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致敬追光者??记一位不愿向现实低头的企业家》。

一个月后,《追光者》正式出版,首印十万册全部售罄。书中记录的不仅是技术历程,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资本洪流中坚守信念的全过程。

而在佳开科创华南基地,“追光计划”第一条GW级产线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上,林远将叶开生前使用的工牌嵌入纪念碑底座,碑文刻着一行字:

**“这里埋藏着失败者的梦想,也是胜利者的起点。”**

同年冬天,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展示了最新一代异质结电池模组。测试数据显示,户外实证环境下年均转换效率达29。8%,居世界首位。

当主持人宣布“该技术源自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时,全场起立鼓掌。

角落里,石大娥静静坐着,手中握着一枚小小的电池样品??那是叶开最后一次离开实验室前亲手封装的原型片,编号001。

她低头轻语:“你看,他们都看见光了。”

窗外,晨曦初露,万丈光芒洒向大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