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众仙俯首 > 第456章 鬼物(第2页)

第456章 鬼物(第2页)

片刻后,那张纸竟缓缓化作一片透明叶片,脉络清晰,宛如铭文镌刻其上。

消息如风传开。

不出七日,南方各地陆续出现奇异景象:荒废多年的古井突然涌出清水,水面浮现人影低语;废弃庙宇的残墙上,青苔自发拼出完整句子;甚至有盲者声称,在梦中听见“万言钟”再度轻鸣,声波穿越时空,唤醒沉睡的记忆。

与此同时,朝廷震动。

帝都之中,礼部尚书连夜召集重臣议事。近来民间“妄言”频出,百姓不再畏惧“禁口令”,街头巷尾皆有人大胆陈情,甚至有女子当众控诉夫家压迫,书生公开质疑科举不公。更令人惊骇的是,皇宫藏书阁内,历代《禁言录》无故自燃,灰烬落地竟组成一行字:

>“沉默不是德,是伤。”

皇帝召见太傅问策,太傅沉默良久,终叹道:“非民乱,乃心醒。此劫非刀兵可止,唯顺其流,导之以诚。”

于是,一道诏令颁行天下:废除“妄言罪”,设立“启心台”,凡百姓欲诉冤屈、表真情者,可登台直言,官府不得拘捕。首座启心台建于帝都广场,建成当日,万人空巷。第一位登台者竟是位老妇,颤巍巍走上高台,面对满城百姓,大声说道:

“我丈夫死了三十年,我一直不敢说他是个好人,因为他说过‘皇上也有错’,被定为逆贼。可今天……今天我要说,他是对的!他不是逆贼,他是敢说实话的人!”

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许多人泣不成声,纷纷登台。有人忏悔,有人控诉,有人只为说一句“我爱你”。

而在西北边陲,那位曾痛哭的老兵也带着酒壶上了新建的戍楼。他对星空举杯:“兄弟们,从前我不敢提你们的名字,怕惹祸。现在我不怕了。你们的名字,叫勇气。”

话音落,天边流星划过,仿佛回应。

这一切,沈知意皆不知晓。

她依旧每日教书,带孩子们去海边拾贝、观潮、听风。她发现,如今的风里也有了话语的痕迹??有时是笑声,有时是叹息,有时是一句遥远的“谢谢”。她知道,那是无数人心中的话,正借天地之力彼此传递。

直到某一夜,海面突现异象。

一轮血月悬于中天,潮水逆流而上,退去后竟在沙滩留下大片文字,密密麻麻,横贯十里海岸。那些字并非人为,而是自然形成,像是大海亲自书写:

>“第九层从未真正封闭。”

>“裂缝之下,仍有声音在挣扎。”

>“她听见了吗?”

沈知意赤足走在沙滩上,指尖抚过那些湿润的字迹,心口剧震。

她猛地抬头望向北方??万里之外,九渊谷方向,一道极淡的紫雾再次浮现于天际,如同旧伤裂痕。

她终于明白:封印可以修补,但根源未除。只要人间一日仍有因言获罪之人,那深渊便不会真正安宁。阿砚用七年填补漏洞,她用失声换来短暂和平,可真正的终结,不在言语本身,而在人心是否愿意倾听。

翌日,她关闭书塾,留下一封信给孩子们:

“我去走一段很长的路。等我回来时,或许你们都已长大。但请记住:最勇敢的事,不是大声说话,而是明知可能被误解、被惩罚,依然选择说出真话。”

她独自启程,踏上了北归之路。

沿途所见,令她心酸又欣慰。

村庄里,有人因直言村官贪腐而被捕,乡民却自发聚集牢房外,每人手持一盏灯,齐声呼喊那人名字;书院中,学子因撰写“帝王亦有过”被逐,临行前全院师生列队相送,口中吟诵他自己写的诗;就连市集之中,也有小贩高声叫卖:“今日特价,买一赠一??送你一句真心话!”

她一路北行,走过雪山,越过戈壁,穿过幽林。每当夜宿荒野,她便取出那本无形之册,默默翻阅。册中文字越来越多,有些已化作星光消散,有些则愈发明亮,仿佛在召唤她。

第七日,她抵达九渊谷口。

昔日等候她的众人早已散去,唯有那块“言之渡口”的石碑静静矗立,上面已被岁月刻满新字。她伸手轻触,指尖传来温热??那是无数人曾在此倾诉留下的余温。

她迈步进入谷中。

越往深处,空气越冷,耳畔渐渐响起低语声,起初模糊,继而清晰,全是未曾说完的话:

“我还想活……”

“别丢下我……”

“我不是坏人……”

她一步步走向万言钟所在山巅。

钟体依旧蒙尘,第四道铭文“她替我们说了最后一句”微微发光。她伸出手,轻轻触碰钟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