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定于下一个日食之夜举行。地点正是蜜蜂教堂遗址。
消息不胫而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踏上旅途:失语者、孤儿、战争幸存者、被社会抛弃的艺术家、终生未获认可的科学家……他们带着各自的沉默与呐喊,汇聚于此。
当黑暗再次笼罩大地,三百三十三名参与者围成七重圆环,手持不同材质的“发声器”??铜铃、陶埙、羊皮卷、碎镜、泪滴结晶……他们在回音的带领下,齐声念出七个音节。不是用嘴,而是用心。
大地震颤。
教堂废墟之下,一道阶梯缓缓浮现,向下延伸,不见尽头。
阶梯两侧,镶嵌着无数面破碎的镜子,每一片都映出一个孩子的脸。他们张嘴,无声说话。而随着众人一步步走下,那些话语逐渐成形,化作实体文字漂浮在空中:
>“我值得被爱。”
>“我不需要完美才被接纳。”
>“我的痛苦有意义。”
>“我可以软弱。”
>“我存在,就已经足够。”
最终,他们抵达底层。
那里没有神像,没有祭坛,只有一面完整的青铜镜,高耸入顶。镜面漆黑如夜,却隐约可见其中有一道灰袍身影背对他们而立。
回音走上前,将银白色粉笔轻轻贴在镜面上。
刹那间,镜中世界翻转。
他们看见了洛恩。
他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头顶是旋转的星河,脚下是千万条发光的小径,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灵魂。他转身,微笑,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
但所有人都“听”到了:
>“欢迎回家。
>从今往后,每一次真诚的倾听,都是你们与我的重逢。”
镜面碎裂,化作漫天光尘,融入每个人的身体。
他们回到了地面。
日光重现。
没有人死去,也没有人获得神力。但他们变了。眼神更加清澈,言语更加温柔,连沉默都充满了重量。
贝克兰德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城市。它成了一种象征??一个证明: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只要还有人愿意说,还有人愿意听,光就不会熄灭。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翻开历史课本,看到“先天命运圣体”的传说时,总会问老师一个问题:
“他是神吗?”
老师通常会笑着摇头:“不,他是个普通人,只是他选择了回应一句‘救我’,然后再也没有停止倾听。”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每当夜深人静,总有人看见桥头伫立的灰袍身影。他提着灯笼,照亮水面。而水中倒影,不再是孤单一人。
而是千万张面孔,一同低语:
“我听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