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谍战:我成了最大的特务头子 > 第1444章 康老五的消息(第1页)

第1444章 康老五的消息(第1页)

又过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按照康老五的说法,山城那边也接到了这个消息,对这个事情大加报道,让日本人丢光了脸,日本人虽然处决了好几名负责的军官,但是这件事情依然没有个结果,就算是他们把整个汉口给翻过来了,到最后还是找不到那些实施行动的人,此事只能说又是一个冤案了。

谢燕来看到报纸上日本人结案了,总共枪毙了一百多个人,这些人其实跟机场的爆炸案没有任何关系。全部都是日本人关押在监狱的抗日分子,为了能够把这件事情给圆过去,日本人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从监狱里往外使劲拉人就是了。

夜雨落在非洲红土上,蒸腾起一股湿润的腥气。林晚站在记忆学院的屋顶天台,望着远处闪电划破云层,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在天空撕裂。雷声滚滚而来,却压不住她耳中那持续低鸣的共振余波??那是九星桥核心晶体裂缝扩散后留下的背景音,如同世界深处的一次次心跳。

阿雅蜷缩在她身旁,怀里抱着一台旧式录音机,是那天从阿雅父亲尸身旁捡回的。机器早已无法正常工作,磁带舱空荡荡的,可每当雷雨降临,它便会自动启动,播放一段无声的杂频。林晚知道,那不是故障,而是残留信号在寻找出口。

“姐姐,”阿雅轻声说,“我梦见爸爸又回来了。他站在桥边,手里拿着一本书,封面写着我的名字。”

林晚低头看她:“你记得书里写了什么吗?”

“不记得了……但我听见他在读。”阿雅闭着眼睛,指尖轻轻摩挲着录音机外壳,“声音很轻,像是怕吵醒谁。他说:‘这是留给下一个轮值者的信。’”

林晚心头一震。

轮值者。

这个词从未出现在任何官方记录中,甚至连母亲叶澜的日志也只模糊提过一次:“当九星桥苏醒,必有人接替守望。”她一直以为那只是隐喻,直到此刻。

她缓缓抬起手腕,量子终端在雨水中泛着幽蓝微光。她调出最近七十二小时的全球共感网络波动图谱。原本平稳的波形中,出现了十二个异常峰值,分布于六大洲,每一个都对应一名儿童突然觉醒深度共鸣能力??而他们的梦境报告惊人一致:**有人递给他们一支笔,说“该你写了”。**

这不是巧合。

这是传递。

林晚深吸一口气,打开加密频道,向陈知遥发送了一条仅含坐标与时间的讯息。片刻后,回复闪烁:

>“北纬39。7°,东经116。3°,地下三层。他们找到了‘初代轮值档案’。速来。勿带设备。”

林晚合上终端,轻轻拍了拍阿雅的肩:“我要走一趟。你能照顾好自己吗?”

小女孩点点头,把录音机塞进她手中:“带上它。也许……它还能听见些什么。”

---

三天后,北京郊外某废弃气象站下方。

林晚穿过三道伪装成通风管道的暗门,踩着锈蚀的铁梯一步步深入地底。空气越来越冷,墙壁上覆盖着厚厚的防辐射涂层,每隔十米便有一块铭牌,刻着不同年份与编号:**V-I实验区?1978**、**静默素原型测试点?1983**、**黎明工程首批志愿者安息处**。

最后一扇门由生物锁控制。林晚将手掌贴上去,静脉识别通过瞬间,门缝渗出淡淡的蓝雾??那是舒曼共振泄露的表现。

室内没有灯,只有中央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晶体球,表面布满裂痕,却仍在缓慢脉动,仿佛一颗沉睡的心脏。陈知遥站在球前,脸色凝重。

“你来了。”她低声说,“它认你。”

林晚走近,晶体球忽然亮起,一道光束投射在地面,显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与图像??那是用早期共感编码写成的档案,唯有双亡态继承者才能解读。

她开始阅读。

第一段内容让她呼吸停滞:

>**“九星桥并非人造结构,亦非自然形成。

>它是人类集体意识在量子层面坍缩后的实体投影。

>每一次大规模情感共鸣事件(战争结束、灾难救援、艺术巅峰),都会为其注入能量。

>而‘轮值者’,即是自愿成为桥梁锚点的人类宿主。”**

林晚猛地抬头:“母亲她……不是失踪,是主动成为了锚点?”

陈知遥点头:“她在最后一次传输中切断了所有外部连接,将自己的神经频率永久绑定于桥核。从此,只要还有人唱《回声》,她就不会彻底消散。”

“可日志里说……她化作了风。”

“那是安慰你的话。”陈知遥苦笑,“真正的真相更残酷??成为轮值者意味着放弃肉体存在,意识被拆解为信息流,在全球共感节点间循环。她能感知一切,却无法干预任何事。除非……有新的轮值者接替。”

林晚盯着晶体球:“所以这些孩子梦见的‘递笔’,是在召唤继任者?”

“不止是召唤。”陈知遥指向档案末尾,“看这里。”

最后一行字浮现:

>**“若桥梁濒临崩溃,轮值者可短暂回归现实形态,执行一次‘逆向唤醒’。

>条件:至少三千名共感个体在同一时刻共鸣同一段记忆。

>代价:唤醒者将彻底湮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