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动物神探 > 第461章 密不透风的大网(第2页)

第461章 密不透风的大网(第2页)

郁林却不再看他,而是蹲下身,仔细观察战斧的状态。黑犬依旧紧盯着背包,耳朵前倾,尾巴僵直,呼吸急促??这不是完成任务后的放松,而是……兴奋?

“它以前接触过这种味道。”郁林喃喃。

当晚,审讯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该男子隶属于一个跨省贩毒团伙,负责从中转站接收原料送往加工点。而这条路线,恰好经过沈新屠宰市场外围。

郁林翻出当日拍摄的照片,逐一对比狗群档案。终于,在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中,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战斧,正被关在露天铁笼里,旁边堆放着几个相似规格的玻璃瓶。

“原来如此。”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战斧曾在运输途中被迫长期暴露于毒品挥发环境中,形成深度条件反射。它不是‘学会’识别,而是‘本能’排斥。”

这个发现震动了整个团队。

传统缉毒犬需经数月系统训练才能建立稳定示警行为,而战斧仅用一次实战就完成了精准定位。更可怕的是,它不仅能识别成品毒品,还能感知未提纯的半成品??这是目前所有警犬都无法做到的能力。

“它是天生的反制节点。”李总队得知消息后亲自来电,“如果能把这种‘被动感染式嗅觉记忆’复制到其他犬只身上,我们将彻底改写缉毒战术。”

郁林没有回应赞誉,反而召集所有训导员召开紧急会议。

“从今天起,所有犬只停止常规训练。”他站在沙盘前,目光如刀,“我们要打一场真正的仗。”

接下来七十二小时,基地进入战时状态。

基于战斧提供的线索,警方顺藤摸瓜锁定三个疑似制毒窝点,分别位于废弃砖厂、地下冷库和河岸渔村。按照原计划,应由专业特警配合正规缉毒犬执行突击搜查。但由于时间紧迫且情报未完全确认,上级同意郁林团队先行开展“非正式排查”,即以民间协助名义进行初步探测。

任务代号:“清浊行动”。

四百七十八条狗被重新编组,依据不同环境特性分配职能。擅长攀爬跳跃的组成山地侦察队,由灰背带队;嗅觉灵敏但性格怯懦的编入隐蔽搜索组,雪球任技术指导;战斧则率领八条具有类似“污染经历”的犬只,专攻高危区域。

出发前夜,郁林独自来到围栏深处。

月光洒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辣椒味饲料余香。他坐在雪球身边,轻声问:“怕吗?”

小白狗抬头看他,眼睛清澈如泉。

它不会说话,但它用动作回答了??缓缓起身,走到他脚边,轻轻蹭了蹭他的鞋面,然后安静趴下,像一块不愿离岗的石头。

郁林笑了。他知道,这场战斗的意义早已超越成败本身。

第二天拂晓,车队悄然出发。

第一站是废弃砖厂。锈迹斑斑的厂房如同巨兽骸骨,瓦砾遍地,阴风阵阵。普通警犬在此极易受复杂气味干扰,往往误报频发。但郁林采用“梯队递进法”:先由三只逃避型犬只沿外围慢行,标记安全路径;再派合作型犬进入主车间试探;最后由战斧带领核心小组深入地下室。

仅仅二十分钟,战斧就在一处通风管道内示警。

技术人员破拆后,在夹层中发现大量制毒工具及残留结晶。化验显示,此处曾为初级提炼点,最近一次作业距今不足四十八小时。

第二个目标??地下冷库,更为棘手。

零下十八度的低温环境下,多数犬只嗅觉灵敏度下降三成以上。加之氨气泄漏造成的刺激性气味弥漫,极易引发呼吸道不适。为此,郁林提前为参战犬佩戴特制护目镜与呼吸过滤罩,并安排轮换制度。

进入冷库后,队伍迅速分散。雪球被分配至储藏区A段,由两名训导员远程引导。它步伐稳健,逐一检查堆叠的货箱。当行至第十七排时,它突然停下,鼻子贴近地面缝隙,连续低哼五声。

“这里有暗格。”郁林通过对讲机下令,“撬开。”

钢板掀开刹那,一股浓烈酸味扑面而来。下方隐藏着一个密闭舱室,内置十二个塑料桶,桶内液体正在缓慢发酵。

“前体化学品。”专家鉴定后震惊,“足够制造两百公斤冰毒。若非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一站,河岸渔村。

这里水网密布,民居交错,人员流动频繁,是最难排查的区域。更麻烦的是,当地村民普遍养狗,外界犬只极易引发群吠冲突,暴露行动意图。

郁林决定采取“伪装渗透”策略:选取十条外形普通的本地串串犬,去除识别标识,伪装成流浪狗放归村落。它们每日定时回传信息,通过粪便痕迹与抓挠标记传递信号。

第三日傍晚,代号“黄尾”的侦查犬带回关键情报??某户人家后院每日凌晨两点准时传出异常震动声,持续约十分钟,且门窗始终紧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