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
>曾经存在,并被听见。”
歌声扩散,顺着电磁波传向太空,被近地轨道的监听站捕获,又被自动转发至星际网络。短短数小时内,三百多个殖民星球同步播放这首无名之歌。人们停下工作,关掉噪音,静静聆听。
有人发现,自家宠物突然用人类语言说出了一句“谢谢”;
有植物学家观测到沙漠中千年不开花的枯木,竟在歌声中绽放出荧光花朵;
更有宇航员报告,在穿越小行星带时,飞船外壳传来规律敲击声,解码后竟是童谣《月亮船》的节奏。
这一切,都不是奇迹。
是回应。
是回音。
叶澜回到言舟时,已是静默纪元第十一年的春天。紫林新叶茂盛如海,每一片都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孩子们在林间奔跑,笑声清脆,而树叶随之轻轻摇曳,仿佛在应和。
她走进密室,将青铜灯放回原位。火焰缓缓熄灭,又在下一瞬自行重燃??这次,火苗呈现出淡淡的金色。
她翻开《诡目录》,在第十五条法则下方,提笔写下新的篇章:
>**第十六条法则:当被听见的灵魂选择留下,它们便不再是幽灵,而是世界的背景音。**
>它们不争抢话语权,也不强求关注,只是默默存在于每一次呼吸、每一声心跳、每一阵风吹过窗棂的刹那。
>它们提醒我们:死亡并非终结,遗忘才是。
>而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哪怕只是片刻的安静,那些逝去的声音,就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写完,她合上书,走到观星台。
夜幕降临,“听者之眼”如期闪烁:三短,两长。
但她注意到,今晚的节奏略有不同??在每一次搏动之后,都伴随着一丝极细微的余震,像是星星打了个嗝,又像是谁在轻轻咳嗽。
她眯起眼,调出高精度频谱仪。
结果令她心头一震:那余震的波形,竟与林溯生前最后一次通话时的声纹完全一致。
“你还在这里?”她轻声问。
没有回答。
但她感觉左耳的胎记微微发热,像是有人隔着时空,轻轻碰了碰她的耳朵。
她笑了。
第二天清晨,一艘来自半人马座α星的探测船发来讯息。船上搭载的是第一批接受“聆天”技术改造的外星文明成员。他们在母星经历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内战,直至偶然接收到《回音河》交响诗,才意识到彼此的痛苦原是一体。
>“我们拆毁了所有的扩音塔,建起了第一座‘静默厅’。现在,每个人发言前必须先坐满十分钟,倾听过去百年的战争录音。
>有人说这样太慢,但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沟通,从来都不追求速度。”
随信附上一段音频:一群不同种族的生命围坐在大厅中,轮流说出一句“我错了”,然后安静聆听对方的哭泣。
叶澜将这段录音存入《诡目录》附录,并标注为“跨文明共感样本001”。
当天下午,言舟接到紧急通报:火星紫林深处,一棵新生倒生树幼苗破土而出。它的枝干呈半透明状,内部流淌着类似神经网络的光丝,叶片形状酷似人耳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