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61章 王安石罢相(第2页)

第261章 王安石罢相(第2页)

赵昭冷笑:“倒是学了我的闪电战法。”

“更严重的是……”李崇义声音压低,“我们在一名被捕会员家中搜到一份名单,上面列有八十一名支持新政的官员、学者与记者,标注‘清除优先级’。您排第一,柳巡查使排第七,我……也在其中。”

殿内烛火忽闪。

赵昭沉默良久,忽然问道:“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不是刺杀,不是政变,而是人心倒退。是百姓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被人用恐惧掐灭。”

李崇义眼眶微红:“所以不能退。”

“当然不退。”赵昭起身,走到窗前,“明日召集群臣,我要当众公布这份名单,让所有人看清??阻碍进步的,从来不是制度本身,而是一群躲在黑暗里害怕光明的人。”

次日早朝,金銮殿鸦雀无声。赵昭将名单投影于白绢之上,由内侍朗读每一个名字及其罪行。满朝文武震惊不已,有人当场脱帽请辞,有人怒斥同僚,更有数人伏地痛哭,自陈曾受蒙蔽。

赵昭只说一句:“清洗不是目的,觉醒才是。即日起,设立‘忠诚审查委员会’,所有官员三年内必须通过公民道德与法律知识考试,不合格者自动离职。成绩公开上网,接受全民监督。”

退朝后,他单独召见柳素娥:“我知道你一直想查十年前崔承志档案被焚一事。现在我准你调阅内阁绝密卷宗,包括先帝遗诏原件。”

柳素娥迟疑:“万一……真相动摇您的合法性?”

“如果我的皇位建立在谎言之上,那它就不值得守护。”赵昭平静道,“真正的合法性,不在玉玺,而在民心。”

三天后,柳素娥带回一册泛黄手札??竟是先帝亲笔日记。

原来当年太子(赵昭之父)早逝,先帝本欲立赵昭为嗣,遭权臣反对,称其年幼且母族卑微。最终妥协方案是由赵昭叔父暂代监国,待其成年后禅让。然叔父登基不久便称病不起,实则被毒杀,幕后主使正是当时掌权的礼部尚书与禁军统领,二人扶持傀儡皇帝,把持朝政十余年,直至赵昭发动政变夺回权力。

而崔氏母子之所以认定赵昭篡位,正是因为那批权臣刻意散布谣言,谎称赵昭弑君夺位,借此煽动旧贵族反抗。

真相大白。

赵昭焚香祭拜叔父灵位,追封为“恭宪皇帝”,并下诏天下:“朕之即位,非出于私欲,而出于救国。昔日隐忍十年,只为积蓄力量,终结贪腐王朝。今日昭告四方,若有不服者,可赴法庭申诉,不得以暴力相胁。”

与此同时,全国掀起新一轮思想辩论。报纸开设专栏,《谁才是真正的叛国者?》《我们该如何面对历史的伤口?》等文章广为流传。有学生写信质问老师:“既然过去错了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学四书五经?”

赵昭亲自回信刊登于《中央公报》:“传统如同老树,根深蒂固,但枝叶可以修剪。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读《论语》,不是为了背诵‘君要臣死’,而是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的进步,始于对过去的诚实。”

七月将至,全国戒严。南京加强城防,拆除所有可疑建筑,设立流动哨岗。赵昭却不避风险,坚持按原计划出席武汉平民大学周年庆典。

典礼当天,天空放晴。数千学子列队欢迎,横幅写着:“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赵昭登上讲台,未讲政策,只讲个人经历:“十二岁那年,我在逃难途中饿晕在路边,是一个乞丐老婆婆给了我半碗野菜粥。她不知道我是皇子,只知道一个孩子快死了。后来我问她为什么要救我,她说:‘人都是一样的,苦命人更该帮苦命人。’”

台下寂静无声。

“所以我今天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证明我有多伟大,而是为了让那个老婆婆那样的人,不再饿死,不再无名,不再被人踩在脚下还说不出话来。”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返程途中,列车突停。前方铁轨发现炸弹装置,已被工兵排除。随行护卫紧张万分,建议改道或空运。

赵昭摇头:“继续前进。告诉民众,恐怖分子吓不倒我们。”

当晚抵京,他未回寝宫,而是前往女子警校看望新一期学员。这些女孩平均年龄不到二十,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曾是童养媳,有的父亲因揭露黑矿被杀害。她们穿着统一制服,站姿挺拔,眼神坚定。

训练场上,一名少女在射击考核中十发全中。教官介绍:“她叫田小禾,甘肃人,去年亲手逮捕了贩卖妇女的村长。”

赵昭为她佩戴勋章,问:“害怕吗?”

“怕。”她直言不讳,“但我更怕回去后,她们又被抓走。”

赵昭重重点头:“所以你要更强。”

临别时,他对全校师生说:“这个世界曾经不允许女人说话、走路、选择。但现在,你们站在这里,持枪、执法、守护正义。这不是恩赐,这是你们抢回来的权利。记住,只要还有一个女人在黑暗中哭泣,我们的战斗就没有结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