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62章 朝堂之变(第2页)

第262章 朝堂之变(第2页)

这句话传遍全国,成为年度热词。

与此同时,科技革新持续推进。首列国产电力动车组“曙光号”在京沪线试运行,时速达220公里。车内配备空调、饮水机与无障碍车厢,票价仅为飞机十分之一。普通工人一家四口花一天工资便可往返两地。

赵昭悄悄买票乘坐了全程。没有警卫,没有宣传,他坐在硬座车厢,听着邻座夫妻讨论孩子升学政策,看着窗外飞逝的麦田与风力发电机,嘴角始终含笑。

乘务员认出他时,全车乘客起立鼓掌。他摆手制止,只说了一句:“你们才是这列火车真正的主人。”

夏季来临,南京举办首届“中华文明复兴论坛”。各国学者齐聚,探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赵昭受邀演讲,题目为《改革者的孤独》。

“每一个推动进步的人,都会经历误解、孤立、背叛。”他站在讲台上,目光穿透人群,“我曾被万人唾骂,被亲信背叛,被至亲视为仇敌。但我始终记得那个给我半碗粥的老妇人。她教会我,真正的力量不在权杖,而在人心。”

“有人问我,为何执意废除帝制?因为我深知,再英明的君主也会老去,而制度必须延续。我把权力交出去,不是因为我伟大,而是因为我渺小。唯有人民掌握命运,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经久不息。日本学者流泪道:“我们在明治维新时错过了民主,你们却在变革中找到了它。”

归途遇暴雨,长江水位暴涨。湖北告急,多处堤坝出现管涌。赵昭立即下令启用新建的“智能防汛系统”,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查、AI预警同步运作。同时调遣国民警备队三千人奔赴一线,与民众共同抢险。

他在指挥中心连续值守四十八小时,亲自调度物资。凌晨三点,接到前线视频连线:一名女警备队员为堵漏口,抱着沙袋跳入激流,被队友救起时已昏迷。

赵昭当即下令授予她“共和国勇士”称号,并宣布:“从今往后,每一位在公共事务中献身的普通人,都将获得与将军同等的哀荣。”

洪水退去,灾区重建启动。这一次,不再是政府单方面拨款,而是推行“共建家园计划”:每户居民参与施工,即可获得住房产权;学生义务劳动,可折算为学费减免;企业捐赠建材,享受税收抵扣。

三个月后,新村落成。赵昭前去剪彩,发现每家门前都种了一棵树,树下立碑,刻着建房者姓名。他在一棵梧桐前驻足,树根旁埋着一枚旧沙袋??正是那位跳江女兵所用。

村民告诉他:“她说,只要树活着,她的命就在风里。”

赵昭抚摸树干,低声说:“好姑娘,你种下的不只是树,是信念。”

秋意渐浓,三年任期将满。民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国民支持赵昭继续留任,甚至有团体发起“挽留主席”签名运动,人数逾八千万。

他拒绝了。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在人民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没有军乐,没有仪仗,只有万名儿童合唱一首新编民谣:

“有个老人叫赵昭,

他把黑夜变成了朝霞。

他拆了宫墙种庄稼,

让我们都能说话。”

唱毕,他走上高台,最后一次以国家元首身份讲话:

“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不愿再看见母亲饿死的儿子。我不是圣人,只是一个记得乞丐给过我半碗粥的幸存者。今天,我把这个国家交还给你们。它不再需要一个父亲式的统治者,而需要千万个敢于做梦的主人。”

“请记住:改革不会终结,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断质疑,不断修正,不断前行。”

说完,他脱下制服外套,叠好放在桌上,转身走出广场。身后,是沸腾的人海;前方,是一条通往郊区公寓的小路。

当晚,他回到家中??那是一栋普通的六层楼房,二楼,两室一厅。邻居是一位退休教师和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并不知道这位新搬来的老人曾掌控整个国家。

他打开窗户,听见楼下孩童嬉戏声,闻到饭菜香气。手机响起,是柳素娥发来的消息:

“今天,全国学校新增一门课:《现代史?赵昭改革篇》。教材第一句话写着:‘他是一个普通人,但他改变了中国。’”

他笑了笑,回复道:

“告诉孩子们,下一个改变中国的人,就是你。”

夜深了,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如同千年前照亮李白醉眼的那一轮。

他忽然想起敦煌密诏中的那句话:“虽变法度,亦合天道。”

闭眼前,他轻声呢喃:

“我做到了。

接下来,轮到你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