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 第326章 朱元璋麻了 这是马天的秘密(第2页)

第326章 朱元璋麻了 这是马天的秘密(第2页)

紧接着,渔民少女、孤儿少年、灰袍僧人……一个个走上前来,依次跪拜。他们的衣服粗糙,脚上沾泥,却挺直脊梁,如同海边倔强生长的礁松。

七日后,一支百人队伍自金陵出发。他们不穿铠甲,不携粮草,仅背干粮袋,腰佩断刃仿器,肩扛渔火灯笼。沿途百姓闻讯,纷纷自发相送。有人捐出祖传铜锣,说“这是我爷爷抗倭时敲过的”;有老妪送来亲手缝制的布鞋,喃喃道“给孩子们走远路穿”;更有孩童追车十里,只为塞进一把彩色石子,“姐姐,这是我家门口海滩上的,说不定哪颗见过你爹”。

行至河南,一支由胡惟庸案遗族组成的义军加入,手持竹矛,脸上刺着“清白”二字。至陕西,当地萨满长老率三十巫女迎候,舞鼓通灵,为队伍祈福驱邪。进入甘肃后,地形渐险,风沙漫天,水源稀缺,每日都有人倒下,但也不断有人从荒村野寨赶来,默默接过倒者肩上的灯笼,继续前行。

终于,在第四个朔月之夜,他们抵达嘉峪关外三百里戈壁。

远处,帖木儿大军已扎营列阵,旌旗蔽日,战马嘶鸣。中央金帐高耸,顶端插着半截唐刀,正是当年断脉刃碎片所铸。帐前竖立九根石柱,每根柱上绑缚一人,皆为中原失踪的萨满祭司,胸口剜空,插满符钉,鲜血顺沟渠流入地下,勾勒出一座巨大阵法轮廓。

“他们在模拟九井格局。”慧贞遥望片刻,脸色惨白,“一旦完成,便可强行抽取各地命井残息,唤醒沉睡的‘初代命种’??那才是真正毁灭世界的开端。”

阿宁沉默良久,忽然解下黑袍,露出内里雪白长裙,裙摆绣满蓝色莲花。她取出愿心玉,置于掌心,低声吟唱:

>“忆我父兮东海畔,

>断刀裂浪照归船。

>十九年兮魂不灭,

>今朝踏沙唤君还。”

歌声清越,穿透风沙。刹那间,所有弟子齐声应和,贝壳风铃叮咚作响,宛如潮音汇流。愿心玉光芒大盛,竟将整片戈壁映成银白,无数光点自四面八方升起??那是沿路百姓留下的祝福、牺牲者的遗愿、平凡人的梦想,尽数汇聚于此。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力量。”赵德全老泪纵横,“不是控制命运,而是被千万人心甘情愿托举着前行。”

阿宁一步踏出,脚下再生冰莲,步步向前。每进一步,身后便多一道虚影:渔夫陆沉舟、太子朱雄英、马皇后、慧贞师父、念汐母亲……乃至所有被命种吞噬却未曾屈服的灵魂,皆化作光影随行。

当她距金帐百步之时,帖木儿终于现身。他身材高大,肌肤如青铜浇铸,双目金光闪烁,背后浮现出万千冤魂哀嚎之形。

“你来了。”他开口,声音如雷,“我等这一刻,已等了三十年。”

“你错了。”阿宁平静道,“不是你等我,是天下人等我。是父亲用十九年的孤独与坚守,等来了这一刻。”

她高举愿心玉,朗声道:“今日,我以承忆者之名宣告:命种不属于任何人,它属于每一个记得所爱之人名字的普通人!你们可以毁掉灯塔,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那晚的渔火,光就不会熄!”

话音落,愿心玉轰然炸裂,化作亿万星辰洒落天地。那些光点飞向九根石柱,轻轻触碰每一位祭司的额头。瞬间,他们睁开双眼,齐声诵出古老真言。大地震颤,真正的九井地脉遥相呼应,清凉山吐雾,钟山鸣钟,覆舟山涌泉……

金帐崩塌,唐刀断裂,帖木儿仰天怒吼:“不可能!我已集齐万人献祭,为何败于区区情感?!”

“因为你从未明白。”阿宁走到他面前,轻声道,“命运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恐惧与征服,而是爱与记忆。你收集尸体,我传承故事;你建造坟墓,我点亮归途。所以,你注定败给我。”

说罢,她合掌,六芒星结界笼罩全场。所有被操控的战士放下武器,所有扭曲的阵法回归平静。帖木儿身躯寸寸崩解,最终化为一堆黄沙,随风而去。

战后第七日,阿宁独自来到沙漠深处一口枯井旁。井底幽暗,却传来微弱回响。她俯身倾听,果然又听到父亲的声音:

“阿宁……快……切断连接……我已封住渊墟出口,不能再拖……”

她含泪点头,取出最后一枚贝壳,轻轻投入井中。贝壳落地刹那,整个西域地脉震动三日,随后归于宁静。

从此,世上再无渊墟,也无人再见陆沉舟。

但每年春分,东海渔村的孩子们总能在岸边捡到一种奇异贝壳,形如眼泪,内壁浮现金色文字:“吾女阿宁,吾心常念。”

守渊阁日渐壮大,分支遍布南北。阿宁不再称王称圣,只自号“守灯人”。她在金陵城外建起一座无顶庙宇,四面通风,中央立碑,上书:

**“记名者不朽,忆念者永生。”**

每逢月圆,百姓自发前来,写下亲人姓名,放入渔火灯笼,放于溪流。灯火顺水而下,照亮两岸,宛如星河倒悬。

多年后,念汐继承阁主之位,某夜整理旧物,发现阿宁遗留的一本手札。翻开最后一页,只见一行小字:

>“爹,海很大,但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我把你的歌教给了所有人,

>所以,你从未真正离开。”

窗外,风铃轻响,潮声如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