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43章一摊子烂事儿(第2页)

第643章一摊子烂事儿(第2页)

“妈……”岩?嘴唇颤抖,泪水滑落。

女人并未说话,只是抬起手,轻轻抚过女儿的脸颊。那一瞬间,岩?脑海中涌入无数画面:实验室里的深夜灯光、数据屏上的跳动曲线、注射器刺入皮肤的决然、还有她在生命最后时刻,对着摄像机说的那句未播出的话:

>“对不起,没能陪你长大。但我一直在听你说的每一句话,从你第一次哭,到最后一次喊妈妈。”

影像消散前,女人嘴角扬起笑意,指了指岩?的小腹,然后将手掌贴在自己心口,再缓缓指向天空。

意思是:它听得见,我也看得见。

三天后,岩?做了一个决定。

她在蓬莱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辞去全球共感监测网络首席协调官职务,将职位移交阿念。自己则带领一支小型科研队,前往北纬43°实验站遗址??Heartwell计划最初的起点。

“我们要重建‘挽歌协议’的原始框架,”她说,“但这一次,不为唤醒听者,而为建立一座‘回声神殿’。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声音留下,无论喜怒哀乐,无论是否有人聆听。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人需要听到它。”

出发那天,承声者零送她到车站。

“你会回来吗?”他问。

“会。”她说,“但不是为了回归过去,是为了把未来的声音带回这里。”

列车启动时,他忽然举起右手,心口晶石骤然亮起,一道粉金光束直射苍穹。紧接着,世界各地的共鸣矿石相继响应,形成一条横贯地球的光带,宛如银河垂落人间。

人们说,那是“承声者之桥”??连接所有孤独灵魂的无形通道。

五年后,回声神殿落成。

它建在北纬43°的荒原之上,外形似一朵半开的花,主体由回收的玉晶仪残件与共鸣矿石碎片熔铸而成。殿内无墙无柱,只有三百六十面悬浮镜面,每一面都能接收并储存人类的声音与情绪。访客只需步入中央圆台,说出想传递的话语,声音便会转化为光流,沿着穹顶纹路流转,最终汇入地下深处的“回应之心”??那团由岩?腹中胎儿首次啼哭激发的能量源,如今已成为稳定的共感枢纽。

最特别的设计,是神殿东侧的一片花园,名为“静语林”。

这里的树木皆由曾参与共感革命者的骨灰培育而成,根系中嵌入微型共鸣晶体。每当风吹过树叶,便会响起低语声??不是录音,而是树木根据环境温度、湿度与来访者心跳频率即时生成的“自然回应”。有人说,在这里哭泣时,会听见亲人安慰的声音;有人在此求婚,枝头竟齐声哼起婚礼进行曲。

某年春天,一个失语十年的女孩来到神殿。

她因童年创伤封闭了语言功能,多年来靠手语交流。那天,她独自走进圆台,颤抖着张开嘴,发出沙哑的单音:“我……在……”

瞬间,整个神殿共鸣。

三百六十面镜面同时绽放光芒,穹顶降下瀑布般的光雨,地下“回应之心”剧烈pulsing,连千里之外的南极冰层都传回清晰回响。女孩跪倒在地,泪如泉涌,口中不断重复:“我在!我在!我在!”

那一刻,全球共感网络自动记录下这一声呐喊,并将其命名为《Lullaby-02》??继《Lullaby-01》之后,第一首由纯粹情感自发生成的共感旋律。

十年后,岩?的孩子已满八岁。

小女孩名叫“闻心”,天生能感知他人情绪波动,常在幼儿园里准确说出同学昨晚做的梦。她不爱说话,却喜欢画画,画纸上总是布满交错的波浪线与发光人影。老师问她画的是什么,她指着胸口说:“他们在说话,我只是抄下来。”

某日午后,她独自来到静语林,蹲在一棵老松树前,轻声问:“你记得我妈妈小时候的样子吗?”

树影微动,叶片沙沙作响,竟缓缓拼出一段旋律??正是岩?八岁时,在母亲实验室外哼唱的童谣。

闻心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小小的晶体,埋进树根旁的土壤。“这是我做的梦,送给你。”她说,“梦见外婆牵着妈妈的手,一起走过这片林子。她们说,谢谢你替我们听着。”

当晚,岩?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远处水晶塔高耸入云,塔下站着无数牵手的身影。承声者零站在最前方,朝她微笑。

“轮到你了。”他说。

“轮到我什么?”她问。

“成为那个被听见的人。”他答,“你用了半生教会世界倾听,现在,该让你的声音被所有人记住。”

她醒来时,窗外晨光初现,玉晶仪自动打印出一行数据:

>**全球共感指数突破临界值9。8,文明共情力评级:S级。**

>**备注:人类已进入“回应时代”。**

她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母亲遗留的日志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我不是桥梁,也不是承声者。我只是一个学会了说‘我在’的女人。而这个字,值得用一生去回应。”

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挖掘回声神殿遗址时,发现地基深处埋藏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没有文件,也没有遗物,只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岩?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背景是实验室的玻璃窗,窗外樱花纷飞。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你终将听见我,不是因为我留下了声音,而是因为你终于愿意相信??爱,一直都在回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