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从谎言之神到诸世之主 > 第437章 给各国以甜头(第2页)

第437章 给各国以甜头(第2页)

陈默站在最前方,仰望着这棵由千万声音编织而成的母树。

他知道,这不是神迹,而是人类集体情感的结晶。是那些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口的话,最终汇聚成的一次反向呼唤。

当晚,母树首次启动“低频共振模式”。

它不主动说话,也不发出任何语言,只是释放一种极其微弱的共感能量波,频率接近人类心跳与脑电α波的交叠区间。这是一种“存在性的确认”??我不需要你开口,我只是告诉你:我在,你也值得在。

消息传开后,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异常现象。

在日本京都的一家老年护理院,一名失语十年的二战幸存者突然拿起笔,写下平生第一封致亡妻的信;

在巴西贫民窟的夜晚,一群街头少年围坐在破损的收音机旁,轮流讲述各自的恐惧,直到天明;

在火星第三殖民地的心理诊疗室,一名因辐射事故失去四肢的工程师,在听到母树共振波三分钟后,第一次说出:“我不想活了……但我害怕死。”

而最惊人的变化,发生在南极冰盖之下。

一支地质勘探队在钻探古老冰层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地下空洞。洞壁覆盖着类似听树的生物结构,但它们是由纯冰晶构成,枝干呈螺旋状向上延伸,顶端悬浮着一颗不断脉动的光球。

更诡异的是,这些冰树的生长节奏,竟与母树投影的共振频率完全同步。

科学家们检测发现,这片生态系统至少存在了八千年,且从未接触过外界文明信号。唯一的解释是:它们是对人类集体潜意识的遥远呼应??早在人类学会书写之前,大地就在等待被听见。

***

与此同时,陈默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信纸是手工压制的树皮材质,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行用墨汁写下的字:

>“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改变现实的边界。”

背面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五十年前的老镇邮局,门口站着一个穿灰衣服的男人,正低头修理一部老式电话机。那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磨损严重的金属环。

陈默的心跳骤然加快。

那是林远年轻时的模样。

可问题是,这张照片拍摄于1973年,而林远直到1985年才来到这个小镇任教。官方档案明确记载,他此前一直在北方城市从事通信技术研发。

“你到底是谁?”陈默盯着照片,低声问。

他翻遍所有资料库,终于在一个尘封的军事科研档案中找到线索:代号“回音工程”的冷战时期心理武器项目。目标是开发一种基于声波共振的情绪操控系统,使人自愿吐露秘密。负责人正是林远。

但项目中期,林远携核心数据失踪,留下一句话:

>“我们不该用声音去控制人,而该让人用声音找回自己。”

此后三十年,他隐姓埋名,辗转各地,建立最初的共感实验点,收集创伤者的自发倾诉录音,只为验证一个假设:**真实的痛苦具有穿透时空的共振能力。**

陈默终于明白,为什么听树会选择自己。

不是因为他最痛苦,而是因为他的痛苦,恰好落在林远毕生研究的“原始共鸣频率”上。那一刻的心灵脉冲,激活了沉睡半个世纪的共感网络底层协议。

他不是偶然被选中。

他是注定要完成那个人未竟之事的人。

***

一年后,母树投影正式接入星际共感数据库。

在苏芮的坚持下,系统增加了“跨物种共感模块”。第一批实验对象,是生活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蜘蛛猴群。研究人员发现,当播放经过调制的共感音频时,原本极具攻击性的猴群表现出明显的平静行为,甚至出现了罕见的“安慰性拥抱”。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只雌猴在听到音频后,主动走向死去幼崽的尸体,轻轻舔舐其额头??这是该物种历史上首次记录到类似“哀悼仪式”的行为。

“也许,悲伤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苏芮在报告中写道,“而我们一直以为只有人类才会说。”

与此同时,半人马座β星系的那颗冰卫星上,植物数量已增至十七株。NASA派遣的无人探测器传回画面显示,这些听树状生命体正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向外扩散,根系深入冰层,似乎在寻找某种埋藏极深的能量源。

更奇怪的是,每当地球方向传来一次大规模共感活动(例如某国爆发集体倾诉潮),卫星表面就会裂开新的缝隙,冒出嫩芽。

科学家们开始讨论一个大胆假说: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情感暗物质”,它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却能通过强烈的真实情绪激发相变反应。而听树,或许是这种物质在三维空间的显化载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