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没钱怎么当明星 > 第二百七十二章 王总仁义啊二合一(第2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王总仁义啊二合一(第2页)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你要我干什么?”

“教大家怎么把技术做得更结实一点,”王曜说,“不是为了上天,是为了落地。”

一周后,张维清坐着轮椅出现在天火大厦。尽管身体虚弱,但他坚持要亲自授课。第一堂课的主题是:《如何让代码活过十年》。

讲台上,他用颤抖的手写出一行字:

>“稳定,比炫技更重要;可靠,比创新更难。”

台下坐满了年轻工程师,有的甚至带来了笔记本支架,只为记下每一个细节。

“你们现在做的东西,十年后还会有人用吗?”张维清环视全场,“我不是问它能不能升级,我是问,当服务器崩了、网络断了、厂商跑路了,它还能不能让人活下去?”

没有人回答。

“我在西北基地待过二十年。”他继续说,“那里零下三十度,风沙能把钢板吹穿。有一次主控系统宕机,全靠一套三十年前写的汇编程序撑了七十二小时,直到备用电源恢复。那套代码没有UI,没有云同步,甚至连注释都没有,但它救了八百人的命。”

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所以,”老人缓缓道,“别总想着颠覆。有时候,守住,才是最大的勇气。”

课程结束后,王曜送他回医院。路上,张维清突然问:“听说你们要在西藏建卫星地面站?”

“嗯,配合试验卫星做边缘计算中继,让牧民也能实时访问医疗AI。”

老人点点头:“给我留个位置。等基站建成那天,我想去看看。”

两个月后,西藏那曲市嘉黎县,“星火-高原节点”正式启用。

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开源计算中心,坐落于海拔4850米的冻土带上,依靠风能与光伏混合供电,专为偏远地区提供离线AI服务。启用仪式很简单,只有当地教育局领导、几名技术人员和十几个藏族孩子。

张维清没能到场。

三天前,他在深圳安详离世。

临终前,他让家人把他最后一笔积蓄转给了“少年极客社”基金会,并留下一句话:“告诉王曜,我的代码,已经上传了。”

王曜打开内部系统,在“萤火源码库”的根目录下,果然发现一个名为zhangweiqing_final。c的文件。点开后,只有一段简短的C语言程序,功能是检测硬件异常并触发最低功耗自救模式。注释写着:

>*这是我写过的第137个容错模块。

>它不会让你赢,但会让你活得久一点。

>??老张*

仪式当天,天空湛蓝如洗。当第一束信号从太空传回,地面站的指示灯依次亮起,如同星辰苏醒。孩子们围着设备舱,好奇地触摸冰冷的金属外壳,嘴里念叨着刚学会的汉语词:“电脑”、“信号”、“王叔叔”。

一名藏族教师激动地演示如何用手语+藏语双模输入提问,三秒钟后,AI便用藏语语音回答了关于高原心脏病预防的知识。

“太神奇了!”他说,“以前我们得骑马两天才能到县医院咨询,现在只要抬手比划几下……”

王曜站在雪地中,听着翻译传来的每一句话,忽然觉得胸口发烫。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而是一条更漫长道路的起点。

回到深圳后,一封来自肯尼亚的邮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发件人是一位名叫Malaika的盲童教师,她在信中写道:

>“你们送来的教育平板改变了我们的课堂。以前我只能靠记忆讲课,现在我可以‘听’到课本内容,再讲给学生们。有个孩子昨天摸着平板说:‘老师,我觉得知识是有温度的。’

>我们想加入‘无声之光’计划,但我们没有手语标准。能不能帮我们创建斯瓦希里手语语料库?”

附件里,是一段视频。昏暗的教室中,Malaika坐在孩子们中间,手指缓缓舞动,演绎着一段陌生而优美的手势语言。镜头扫过,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写满专注。

王曜立即召集林浅和语言工程团队开会。

“我们要启动‘全球手语地图’计划。”他说,“不只是中文、英文、斯瓦希里语,所有现存的手语体系,我们都应该记录下来、数字化、开源共享。否则,再过五十年,一半以上的地方手语就会彻底消失。”

项目立项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贺电,并承诺提供跨国协调支持。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