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阁

书迷阁>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85章 你是否有意嫁给景王(第2页)

第685章 你是否有意嫁给景王(第2页)

洞顶某处裂纹中,竟缓缓渗出一缕淡红色液体,顺着刻字沟壑流淌而下,恰好汇成一个完整的姓名轮廓:**陈十四**。

紧接着,另一侧墙壁也开始渗水,水流轨迹竟自动组成一行小字:“谢昭华,著《闺训别录》三卷,焚于贞元七年。”

再然后,第三处、第四处……数十个名字接连浮现,仿佛沉睡的灵魂在回应呼唤。

“是愿核残留共鸣!”沈知微激动道,“她们的记忆并未完全消散!只要有人真诚呼唤,它们就会尝试回应!”

就在此时,角落里一名队员突然惊呼:“这里有活人气息!”

众人迅速聚拢,只见最深处一间囚室角落,竟坐着一位白发老妪。她瘦骨嶙峋,双眼失明,身上裹着破旧麻布,手腕脚踝皆套着沉重铁环。但她手指不停在地上划动,似乎在默写什么。

苏清越蹲下身,柔声问:“老人家,您是谁?”

老妪嘴唇干裂,声音沙哑如砂纸摩擦:“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每年春天,都有人在外面种花。紫色的,很好看……”

“紫茉莉?”苏清越心头一震。

老妪微微点头:“我女儿喜欢。她说,花开的时候,阿娘就能听见她读书的声音……”

苏清越猛地抓住她的手:“您是不是叫周玉娘?绍兴人氏,曾任县学助教,因教授女子算术被判‘惑乱纲常’?”

老妪浑身一颤,泪水顺颊滑落:“你……你怎么知道?我已经被关了……五十多年了吧?他们说我死了,把我名字从册上删了……可我没死啊……我没死啊……”

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一口黑血,却仍挣扎着举起右手,在空中虚画一笔:“我还记得……《九章算术》第一章……粟米章……合分术曰: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

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沈知微立即命人施救,同时组织人员全面清理石窟。他们在淤泥中挖出数百块石板,经拓印后确认,竟是唐代以来各地女子参与水利、纺织、医药、天文等事务的第一手记录。其中更有几块提及“女子参政试点”、“女官轮值制度”等早已失传的政令。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震动。皇帝下令成立“补史司”,专责修订历代典籍中对女性贡献的遗漏与歪曲。首批公布的三十位追认功臣名单中,赫然包括秦婉贞(发明活字印刷改良术)、沈兰音(主持修建江南十三桥)等人。

而那位幸存的周玉娘,在接受治疗三个月后奇迹般恢复部分视力。她拒绝入住官邸,执意留在紫茉莉堂旁的一间小屋,每日坐在门前石阶上,教孩子们背诵古算题。有人问她恨不恨那些将她囚禁的人,她只是平静地说:“恨只会让人变成他们。我要做的,是让下一代不再需要恨。”

又一年清明。

全国同步举行第十届“还名祭”。紫茉莉堂前万人齐聚,长明灯如星河铺展。林小满作为铭名院正式掌令,登上高台宣读新增名录。当念到“林小满”三字时,全场肃静。

她顿了顿,声音微哽:“此名曾被认为沉没钱塘,实则假死脱身,潜伏敌营三年,获取‘静养局’核心机密共计七十二项。其日记最后一页写道:‘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愿闭嘴的人之一。’”

台下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时,天空飘起细雨。一位身穿粗布衣裳的老农走到纪念馆门口,从怀中掏出一本破旧账簿,递交给值守人员:“这是我祖母留下的东西,她说里面记着村里十几个女人帮官府修堤的事,可县志上一个都没写。现在,我能把它交给你们了吗?”

工作人员郑重接过,登记编号:Y-10873,录入“记忆驿站”总库。

同一时刻,西北边陲一所偏远村塾内,十岁女童正在朗读课文。课本扉页印着一行烫金小字:“本教材依据《请废女子禁学令疏》及《女学通义》残卷整理,献给所有不肯沉默的灵魂。”

窗外,一朵紫茉莉在风中轻轻摇曳。

而在昆仑山巅,云雾缭绕之间,一道素白身影再度伫立崖边。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指尖轻抚其脉络,如同抚摸一段未曾断裂的历史。

风起,衣袂翻飞。

她低声呢喃,似是对花语,又似对天地宣言:

“你们以为把名字刻在碑上就是永恒?不,真正的铭记,是在一个孩子学会写字时,第一个想写的不是顺从,而是追问;是在一位母亲讲述往事时,不再说‘过去的事别提了’,而是说‘你要记住’。”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我就从未离开。”

远处雪峰映着晚霞,宛如燃烧的火焰。

那一刻,整座山脉仿佛都在回应她的低语,响起无数细碎而坚定的声音??

有的来自深井,有的来自灰烬,有的来自被撕毁的书页,有的来自无人知晓的坟茔。

它们汇聚成风,穿越千山万水,最终化作一句轻轻的、却永不消逝的回答:

“**我们,还在记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